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机制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ja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机制即是指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要求,达成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形态,在教师流动相关体制与制度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教师流动各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运作方式和状态。由机制行为主体、行为规则、得益或支付方式、反馈系统等要素构成。具有目标性、系统性、规律性和长效性特征。基于其功能性组织特征,可将其分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决策机制、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公平效率机制、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教师选拔机制,以及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激励机制四类。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机制的目标,在于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在此基础上,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机制系统。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机制的价值取向是主体对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机制所应具备的现实价值的理想化预设,应当包括以人为本、平等、正义等指向主体基本需要的价值期待。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机制有其政策背景、现实背景和发展背景,揭示这一机制诞生的政策指引、现实需求以及发展驱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公平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机制建构理论,分别作为价值导向、衡量标准和指导原则发挥作用。  本研究在前期访谈的基础上,以调查问卷为工具进行,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别得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决策机制、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公平效率机制、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教师选拔机制,以及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激励机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问题归因,以科学化、合理化、民主化、适应性的原则为路径,寻求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流动机制构建的对策。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由于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投入到了合作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是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我国的推普工作自开展以来,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村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则与城市形成较大的反差,处于城市与农村
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