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动态演替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th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担负着全球土壤有机碳降解的主要角色,约90%的土壤有机碳的降解是由微生物完成并参与到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在全球气温变暖的背景下,考察典型生境的木质纤维素碳循环过程,以及其限速步骤纤维素降解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生态功能,不仅可以丰富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信息,完善可再生纤维素生物质碳循环过程的微生物效应机理,而且为应对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本研究主要以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DGGE,T-RFLP等),并尝试结合环境蛋白质组学、稳定性同位素探针等研究手段,探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演替,同时对若尔盖高原湿地甲烷氧化过程中的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做相应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土壤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上,而放线菌微生物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土壤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随纤维素的降解在时间尺度均呈现相似的演替规律,包含前期、后期等几个主要演替类群。我们从磷脂脂肪酸代谢、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等不同的角度得到一致的结论。  (2)对细菌微生物类群而言,纤维素降解后期的变化主要集中在β变形菌和酸杆菌的微生物,而在前期和后期的演替类群中一直存在的放线菌和微浮菌门的微生物没有明显的变化。对真菌微生物而言,Ascomycota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它们是土壤中纤维素秸秆降解主要的真菌驱动者。  (3)利用微生物合成制备13C标记纤维素,并建立等密度超速离心技术手段,搭建了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平台,为深入认识木质纤维素碳循环的过程和微生物效应机制打下基础。同时对若尔盖湿地纤维素碳循环中的甲烷营养菌进行初步探讨,发现该生境主要以typeⅠ类型为主,包含4个主要的类群,其中类群Ⅰ为若尔盖高原湿地代表性的类群。
其他文献
学位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了电源技术的改革,其中高比能量、无污染的聚合物二次电池成为电源研究重点。聚苯胺复合材料是现阶段最有应用价值的电池材料。本论文从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导电性等特性出发,将聚苯胺和活性炭复合,以开发出新型导电材料。 本论文首先系统研究氧化剂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盐酸浓度等因素对聚苯胺导电性和产率的影响,得出聚苯胺合成最优化条件。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随着教学进程愈加深入,对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而言必须以卓越工程师相应目标以及标准为导向切实展开课程设计.本文便从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
目的:探讨优质干预服务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负性心理及住院成本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对象按照随
道路工程需要考虑路基的特殊性,采用合理有效的施工工艺与管理方法,在考虑施工现场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优化施工方案.满足当前道路建设质量的要求,需要对路基的技术方法和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其大气化学反应可导致一系列二次污染物的形成,如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及二次气溶胶等,因此,研究大气中VOCs的污染水平、反应活性及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发展想象力。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因此
本文围绕在汉阳月湖开展的生态修复全面调查了该湖的水环境状况,利用浮游动物的监测和指示特性,评价了这些修复措施产生的生态效应。   1)于2004年冬季和2005年春季,在月
青藏高原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它的气候变化一直备受关注。而西藏自治区约占青藏高原面积的二分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