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itow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是指一类含有氮原子组分的新型介孔碳材料,广泛用于储氢材料、电极材料以及多相加氢催化剂载体等。但是将其用于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的报道比较少。本文从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出发,以新颖的方法制备出含氮量可观、比表面性能良好、孔径分布规则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然后以该碳材料作为载体,负载纳米铜颗粒作为催化剂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了端炔的自身和交叉偶联反应以及由此衍生的噻吩、呋喃一锅法分步合成反应。首先,在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本文以2,4,6-三氯-1,3,5-三嗪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聚合物作为前驱体,在模板剂SBA-15的存在下,通过700 oC的热处理碳化,制得有序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OMCN,并以此为载体,通过液相负载法制备了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Cu NPs-OMCN。其次,对所制备的碳材料进行了BET,EA,HRTEM,XRD和XPS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前驱体与模板SBA-15之间有较好的融合性,所制备的碳氮材料为有序介孔结构,孔径为4.3 nm,比表面为741 m2/g,氮含量为9.28%。氮原子主要以C-N和N=C的形态存在。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氧还原活性,且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Cu NPs-OMCN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优于单纯氮掺杂的OMCN材料。最后,本文研究了以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作为催化剂的有机合成反应。在端炔的偶联反应中,以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作为催化剂,碳酸铯为碱,二甲亚砜为溶剂,高效的实现了端炔的自身及交叉偶联反应。在反应中观察到,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类似起到了氮配体的效果,是催化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该催化剂能够实现有效循环,初步实现了固定化配体/功能化载体的设想。基于上述端炔的偶联反应,发展了噻吩、呋喃的一锅法合成反应。以Na2S·9H2O和H2O分别为硫源、氧源,以Cu NPs-OMCN作为催化剂,碳酸铯为碱,二甲亚砜为溶剂,发展了高效、绿色的一锅法噻吩、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反应。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简单、廉价的方法制得有序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并以此为载体负载铜纳米颗粒作为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二者均具有电化学氧还原活性。以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作为催化剂,实现了端炔的高效自身及交叉偶联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噻吩、呋喃及其衍生物的一锅法合成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容忍性和底物适应性。
其他文献
本文合成结构简单且带有羧酸基团的两种(艹北)二酰亚胺化合物,即(艹北)-二(氨基乙酸)-二酰亚胺,(艹北)-二(对氨基苯甲酸)-二酰亚胺,将两者组装到ITO导电玻璃及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上,并将其与3,4,9,10-(艹北)四羧酸相比较,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BAS100B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手段进行研究,对其ITO薄膜及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电极的光电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二酰亚胺的引
期刊
所谓学困生,无非是指那些纪律涣散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上课听不懂,所以思想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课前课后无事生非,或课堂上做小动作、捣乱等等。也正因此,学困生常常会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反感而受到冷淡和歧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丧失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甚至破罐子破摔,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进步,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提升学习的兴趣
本论文以药物分子为模板,对分子烙印聚合物(MIP)的设计、合成、表征及其识别性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7种药物分子奎宁、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能源的供应与需求都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在很多情况下还不能合理利用,从而导致能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寻求储能材料成为人们
一、引言:何以迄今仍成为问题rn自晚清以降,质疑“古代艺论”地位和价值的声音似乎从未间断.然而,过犹不及,此间必然有“度”的问题.我比较认同“建设重于论争”…的观点.为
期刊
本论文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两种类型的阴极电泳涂料用的阳离子树脂:阳离子型丙烯酸树脂和阳离子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了阳离子型的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共聚物。采用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乙酯(DMAE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等丙烯酸类单体共聚以及和有机硅单体共聚,合成了纯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改性的阳离子型丙烯酸树脂。研究了一次投料法、半连续滴加法和连续滴加法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