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西方国家融资融券交易推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融资融券从试点至2016年末不足7年时间,其理论体系、交易制度还不够成熟,风险控制经验还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融资融券引入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如果被市场滥用,在投机氛围特别浓厚的时候,融资融券交易非但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会加剧市场的波动,起到破坏市场的作用,如果不加以控制,甚至还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2015年前后我国股市出现了暴涨暴跌的行情,短短一年时间,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超过1.5倍,随后出现了暴跌走势,不到8个月时间,跌幅接近50%,出现了罕见的千股跌停,连续跌停,流动性丧失等罕见走势,被称之为股灾。这轮行情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金推动,而杠杆资金又是这轮行情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资融券又是杠杆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想要研究融资融券交易的引入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如何,是否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极端行情中是否起到了消极作用。本文研究了融资融券开通以来至2016年末以及2015年股灾前后,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股市的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体市场的研究,选取沪深300指数作为市场整体的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共收集了1643个日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研究了融资融券交易对整体市场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二是对两融标的个股的研究,选取首批两融标的中的72只个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共收集了115164个非平衡面板日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了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个股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融资交易是引起市场波动的Granger变动原因,融资交易对市场整体及标的个股都能有效降低其波动率,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融券交易不是引起市场波动的Granger变动原因,但加剧了标的个股的波动,这可能是因为融券交易的规模太小,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所致,融券交易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2)融资交易是引起市场流动性变动的Granger原因,融资交易对市场整体及标的个股都能有效提供流动性;融券交易也是引起市场流动性变动的Granger原因,融券交易降低了市场整体及标的个股的流动性,这可能是因为融券规模太小,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所致,融券交易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3)在2015年股灾前后,融资交易提高了市场整体及标的个股的波动性,加剧了市场波动;融券交易能够降低市场及标的个股波动性,但由于其规模太小,也很难充分发挥降低市场波动的作用,融券交易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4)在2015年股灾前后,融资交易能够有效为市场及标的个股提供流动性,相比2010-2016年阶段,融资交易对流动性的影响更为显著;融券交易也能为市场及标的个股提供流动性,但作用相对较小。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六项政策建议,分别是提高融券交易规模,鼓励证券公司融券业务的发展;继续扩大标的股范围,满足更多投资者的交易需求;降低两融成本,尤其是融券交易成本;加强融资融券业务监管,采用相机抉择的调控手段;逐步放开融资融券交易的资格准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券源;引导投资者价值投资,培育投资者卖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