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板块构造下地震动路径衰减及震源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j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关东地区位于欧亚大陆板块、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是日本人口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复杂的地质构造和频繁的地震活动导致关东地区地震危险性较高,同时,也是研究复杂板块构造地震动特征的理想位置。广义谱反演方法可以高效地从地震动数据中分离出震源效应、路径衰减和场地反应,是区域内地震动特性分析的有效手段。近些年,随着观测水平提高,台网的密集布设为日本强震动数据的反演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本文利用广义谱反演方法对日本关东地区以及附近海域地震动衰减及震源特性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了不同谱反演方法计算导致地震动路径衰减、震源效应的结果差异。以日本关东地区及附近海域近十年间591次中小地震中获取的18237组地震动记录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时域和频域上处理地震动数据后,利用参数化、两步非参数化、单步非参数化广义谱反演方法分别得到地震动的震源、路径衰减效应。通过震源、路径和场地三项因素合成的傅里叶谱与观测谱的差值分析计算结果的稳定性为:单步法>参数化方法>两步法。加速度震源谱结果在小于3 Hz时基本一致,大于3 Hz时表现为:参数化方法>单步法>两步法。利用网格搜索法求解的Mw结果与CMT提供的Mw数值对比:MJMA>5.5的地震,三种方法得到的Mw结果都与CMT提供数值较吻合;MJMA≤5.5的地震,Mw结果明显被高估,高估程度为:参数化方法>单步法>两步法。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衰减函数结果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分析。(2)谱反演结果可靠性及敏感性的控制因素研究。讨论了广义谱反演方法计算过程中控制因素导致结果的差异,基于结果分析了方法敏感性问题,提出了合理优化建议。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探讨:1.分析了12种几何扩散模型假设对参数化方法计算结果的敏感性,对比了7种合理几何扩散模型假设的品质因子计算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发现品质因子结果均在合理数值范围,说明参数化方法结果不确定性较大。利用非参数化方法得到的衰减函数结果修正参数化方法几何扩散模型和非弹性衰减结果:当几何扩散模型为R-0.892时,得到品质因子Qs(f)=151.04f0.9902;2.讨论了反演方法分段距离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同时满足衰减函数的物理特性及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前提下给出分段距离建议,震源距小于60 km的数据,采用2 km作为分段距离;震源距大于60 km的数据,采用1km作为分段距离;3.研究了两步法计算中的场地不确定性问题,发现仅使用基岩类场地数据计算时结果不确定性最小,进一步讨论了基岩类场地数据中混入不同比例的其他类别场地数据对结果的影响,指出当混入数据量占基岩数据量比例小于等于40%时,既能够提高数据集的稳定性,又不会为计算结果带来更多不确定性。(3)分析了复杂板块构造下地震动衰减差异。划分了591次地震的构造类型,并依据地震构造类型及空间分布划分了四个研究区域,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分别反演了四个区域,分析了各区域内地震动衰减函数,讨论了衰减的区域性差异:区域Ⅰ全部为震中位于关东盆地东北部陆地上的浅层地壳地震,地震动传播路径在浅层地壳内,地下构造简单品质因子数值较大,为Qs(f)=92.33f1.87;区域Ⅲ全部为震中位于关东盆地内的上地幔地震,地震动传播路径途径上地幔和地壳,地下构造复杂品质因子数值较小,为Qs(f)=27.75f 1.08;区域Ⅱ与区域Ⅳ主要为震中位于关东盆地东北部及东部近海的浅层地壳地震和上地幔地震,品质因子数值介于区域Ⅰ和区域Ⅲ之间,分别为Qs(f)=52.58f 0.95和Qs(f)=58.07f 0.89。提出了陆地地震动衰减与距离有较强的相关性,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衰减函数曲线呈现匀速下降趋势。发生于海域的地震,地震动衰减表现出明显的频率相关性,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衰减函数曲线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逐渐增大,不同频率的路径衰减曲线间的差异随距离增大而增大,远距离处的路径衰减频率相关性更明显,说明海域地震动衰减函数包含更强的非弹性衰减。(4)研究了复杂板块构造下地震动震源特性。基于加速度震源谱结果,改进了网格搜索法,以fc为搜索变量分析了震源参数的不确定性。将搜索拐角频率的最大值fcmax与最小值fcmin的差值与fc的比值作为相对误差参数,当fc<0.5 Hz或fc>1.0 Hz时,相对误差数值较小,当fc在0.5-1.0 Hz时,相对误差数值较大,说明此范围内得到的fc与Mw存在较强的权衡。利用整体数据集、划分四个区域的数据集计算得到的Mw结果分别与NIED CMT提供的Mw数值对比,证明了划分区域反演分析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分析了四个研究区的M0,fc,Mw,Δσ,r和Es等震源特性参数,给出了各参数间数值关系。发现震中发生于陆地的地震应力降水平与震级呈正相关,震中发生于海域的地震应力降水平与震级相关性较弱,除个别较大震级地震外,其余地震基本遵循自相似性。讨论了海域地震动应力降水平,给出了海域地震动应力降水平的空间分布特性。
其他文献
我国国土面积有一半以上被季节性冻土所覆盖,其上广泛分布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季节性冻土地区内路基在服役期间经受往复冻融作用,填料性质不断劣化,导致其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降低;在行车荷载尤其是车辆重载作用下,路基极易累积过量塑性变形而失稳,导致路面结构病害。通过试验开展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土力学特性研究是常用手段。关于冻融循环后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在土的状态及试验条件,尤其是试验中
追本溯源,韧性(Resilience)是物理学领域材料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首次将韧性概念与自然灾害联系起来。21世纪初期,韧性城市这一概念首次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被提出,随后,对国家韧性、社区韧性、工程系统韧性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兴起并发展至今。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等机构编撰系列丛书,详细阐述灾害韧弹性概念。目前对工程系统地震韧性的研究范畴包括建筑结
从1906年美国San-Francisco地震算起,历经110余年的努力,现代地震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在1933年3月10日美国Los Angeles地区发生的Long Beach地震(Mw=6.3)中记录到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后面简称地震动记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近百年来全世界已经收集到数以十万计的地震动记录。这些记录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极丰富的地震动数据集,目前最常用的选取输入地震
软土在我国分布广泛,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软基处理成为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电动化学加固方法通过排水固结和离子迁移形成化学胶结作用来提高软基强度,相较于其它传统的软基处理方法,具有处理工期短、强度提高显著、均匀性好等优点。但目前针对电动化学加固机理的研究尚不完善,工程应用也鲜见报道。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微观机理分析和工程实践,确定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随机有限断层模拟方法是目前地震工程领域最重要的近场高频地震动的模拟方法,是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输入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能为目标地区的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一定的依据。严重的震害损失迫使各国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近场地震动预测也成为地震工程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地震动模拟中,震源谱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模拟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拐角频率又是震源谱中频率成分的体现,决定合成结果中频
地震预警技术旨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区之前提供预警信息,从而为地震应急措施抢得时间以达到减灾效益,而在发震初期即对地震后续可能造成破坏的区域范围(潜在破坏区)进行快速预测,一直是地震预警系统精确发布有效警报的前提和难点。对于潜在破坏区的预测,一部分研究是基于预测的简化断层模型,依据地震动衰减规律完成对震中及周边区域地震动强度的预测,然而受到大震低估和确定模型耗时长等问题影响;另一部分是围绕台站处P
电磁式地震模拟振动台是拾振器校准及模型结构抗震的重要实验设备,振动台波形复现精度对拾振器校准及模型结构抗震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迭代学习控制和模糊控制技术在这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小型电磁式地震模拟振动台控制器参数优化算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智能优化算法提高算法收敛精度、收敛速度及逃离局部最优解能力,实现对控制系统参数的整定,提高电磁式地震模拟振动台对地震波
季冻区分散性土分布广泛,我国东北松嫩平原,美国西北部、密西西比河沿岸和加拿大中南部地区均分布着分散性土。分散性土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粘性土。由于土颗粒中离子之间同晶型替换,土中的钙、镁离子被钠离子所替换使得土颗粒表面薄膜水厚度增大,土颗粒之间的排斥力大于范德华力,使得具有在低含盐量水中散开的性质。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和振兴东北经济,我国在松嫩平原分散性土分布区域上修建了大量道路、水利工程,分散性土造成
传感光纤凭借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电磁干扰、功率损失小、耐高温、耐腐蚀等诸多优势,在土木建筑、航空航天、交通工程、海上平台、燃料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光纤类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感测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光纤传感同时对多个外部参量(应变、温度、振动等)交叉敏感,直接导致被测量无法直接测得或者采集数据失真。另一方面,不同光纤感测技术各自拥有独立的采集系统,各系统采样频率、触发时间等的不同步造
日益增长的自然灾害风险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地震灾害,特别是重大破坏性地震,在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中占有重要比重,新问题和新挑战仍不断出现。结构抗震设计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地震作用的输入问题。随着(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长周期超级工程建设的盛行,其结构的抗震设计是目前抗震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富含低频成分的地震动由于共振作用会导致长周期结构产生很大变形,特别是具有6s~10s自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