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小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的探讨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一个经济现象,这个难题的成因是复杂的,这个难题的破解也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小企业“练内功”、政府“重建设”,更需要银行这个强有力的“外助力”。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它的经济发展快慢与小企业的壮大速度息息相关。因此,重庆的商业银行更有必要从自身找原因、寻对策,努力为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本文运用了经济学、金融学等基本原理,采用了逻辑推理、比较、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重庆实际,对小企业银行融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银行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本文主要包括七个部分: 第一章对本文所指的小企业进行了界定,指各类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小型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包括了中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小型企业。企业的融资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重庆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银行贷款是民营小企业主要的外源融资渠道,但该渠道并不畅通,并且规模越小的企业获得银行的支持就越小。 商业银行与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因此本文第二章就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两者之间的融资博弈模型,揭示了银行对小企业“惜贷”的内在原因和借款小企业违约的内在动机。同时也给出启示,要减少银企信息的不对称,需要建立小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和信用评级制度,银行要加强监控,改进激励和约束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小企业融资上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经验。本文第三章通过介绍德国和欧洲复兴银行的小企业融资模式,层次清晰的银行体系、强大的信用担保政策扶持、良好的贷款产品和灵活的抵押处理、完善的培训以及优秀的项目管理,这些经验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四、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分析部分。近几年,重庆各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推进政策,转换经营理念,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小企业贷款满足度不断上升,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数据分析来看,小企业获得银行金融支持的现状仍不容乐观。有着如下特点:存款户数多,单户规模小;存量贷款相对集中;贷款增长较慢;存量贷款质量差。在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为什么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仍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探究根源,有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上小企业自身具有缺陷,外部环境还不完善;二是主观上银行对小企业的认知水平和服务水平未能跟上小企业金融需求的步伐。 小企业具有管理体系不科学、财务制度不规范等自身缺陷,加之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这一系列客观原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银行对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热情和信心。但是真正阻碍小企业信贷发展的仍然是银行本身。本文经分析得出,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五个:(1)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由银行与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的,其在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和严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加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银行普遍表现出过度谨慎的行为特征;而且尤为严重的是,由于贷款不再是利率的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即使小企业愿意支付较高的利息,也不一定能得到贷款。(2)激励与约束的失衡。目前激励约束机制的严重不对称,一方面不能有效激发小企业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使得银行的贷款审批不能有效满足小企业贷款规模小、频率高、要求急的特点。(3)信贷管理模式不匹配。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分散性、灵活性和便捷性同银行现行的信贷审批与管理模式之间存在诸多不适应,由此产生了若干结构性矛盾。(4)风险定价机制滞后,银行没有真正建立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不能差别定价,就难以达到成本与收益的合理匹配。(5)机构功能错位与传统的政策惯性。银行业结构性的功能错位直接导致了小企业融资板块的供给缺位,重大轻小的传统体制的惯性,以及银行体系固有的信贷理念和运作机制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针对第五章的“瓶颈”困难,第六章从银行完善金融服务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首先,商业银行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拓展小企业信贷业务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和传统市场空间萎缩的双重压力;是银行调整市场定位和保持信贷结构均衡的必然选择;有利于银行盈利模式转变,形成新的利润和效益增长点;能有效防范贷款过度集中,促进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建设。 其次,商业银行要完善机制,从根本上保障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开展。这其中主要包括了5类机制:(1)建立科学合理的核算和业绩评价机制。发展小企业客户,关键在于价值增长,而不是业务数量的增长。商业银行要促进小企业客户的发展,就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核算机制,来评价中小企业客户的优劣和利润贡献度的高低。还必须改变传统的数量型的适合于大企业客户业务发展的业绩考评机制,重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与小企业客户金融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2)探索并建立适当的风险容忍机制。要防范小企业客户风险,首先就要解决银行与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做法可以有:建立健全全方位了解小企业客户信息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加强抵押品的规范管理;实施稳健的拨备政策。(3)改进和完善融资业务操作机制。小企业客户融资业务具有“急、小、频”等特点,商业银行必须对传统的企业审贷流程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主要思路包括:采用财务评分模型和非财务因素打分卡识别和计量风险;实行“双人四眼”审贷原则:推行信贷管理新机制。(4)优化重建资源配置机制。重新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要从人力、资本、技术等多方面向小企业倾斜。(5)建立健全专业培训机制。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小企业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识别、融资管理和市场把握等多种能力。 最后商业银行要推动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还必须不断创新产品,建立多元化的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以此培育、稳定和壮大小企业客户群体。 在前六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第七章引入了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的案例,对具体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从操作层面进行了分析。建设银行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基本建设领域、大型项目信贷上保有传统优势。其重庆市分行经营状况良好,业务增量和盈利能力均据重庆市各家商业银行前列。面对小企业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和同业对小企业信贷竞争的加剧,重庆分行在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上的观念和措施都很具有代表性,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近年来,建行重庆分行的小企业客户数逐年增长,贷款质量优良,收益也不断攀升,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得益于分行经营观念的转变,小企业业务成为业务体系中日渐重要的部分;得益于推出了具有特色的两款产品“速贷通”和“成长之路”;得益于完善了信贷审批机制,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调动了审批人的积极性;得益于构建了新型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担保体系,专业、树型、箱型和混合型四类担保平台,解决了小企业信贷业务担保瓶颈问题。 针对建行重庆市分行的状况,本文对其推动小企业金融业务提出了四个建议:(1)加大激励,建立适应小企业业务的激励机制;(2);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对小企业服务的专业能力(3)拓宽营销,培育优质的小企业客户群体;(4)创新产品,将小企业金融服务由点状式走向全过程。 希望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能为解决重庆小企业银行融资难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通讯员敖冰报道面对经济海啸给企业带来的困境,河南省白云纸业以“三部曲”应对经济“寒流”。首先,该公司从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坚定信心上下功夫,并提出了“稳
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非常敏感的问题,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农产品的保护。但是诸如关税、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等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已经在几轮激烈的多边贸易谈判中
期刊
介绍了煤矿三维虚拟现实系统的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层表面TIN的生成算法以及煤层地质体和巷道等煤矿实体立体建模的实现过程.针对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煤矿虚拟
“慢点,没听到啊!”“排队排队,一个一个来!”……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楼下停车场管理员冲着司机们“大呼小叫”的怒吼声。为方便附近写字楼上班族停车,楼下的那块空
一、选题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一轮高潮。作为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一体化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与欧盟及其他区域性联盟相比,东
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和人民共同拥有的企业,其经营目的不单单是盈利,它要比私营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营销团队是十
期刊
期刊
金字塔控股结构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广泛采用。现有研究表明,金字塔结构下的两权分离产生了很强的权益杠杆效应。一方面,权益杠杆效应为大股东掏空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权益杆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