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钒三元氧化物纳米晶体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y3s118x3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基化合物作为一类多功能性材料,在光、电、磁、热、力等领域呈现出独特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而且,我国钒储量占全球钒储量的19%,居世界第三。所以,充分开发利用钒资源,对钒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索及性能研究引起了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本论文主要采用水/溶剂热方法合成钒基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掺杂纳米材料(Zn3-3xM3xV2o7(OH)2(H2O)2,Zn3-3xM3xV2O8,BiVO4),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对产物形貌、尺寸和组分等进行有效控制合成,并探索产物在锂离子二次电池、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方面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以氧化锌和五氧化二钒为原料,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片状和片花状的Zn3V2O7(OH)2(H2O)2。利用XRD、SEM、T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Zn3V2O7(OH)2(H2O)2是由主晶面为(0001)面的纳米片组成。初步研究了各形貌Zn3V2O7(OH)2(H2O)2颗粒的电化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片花状Zn3V2O7(OH)2(H2O)2表现出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及电化学性能。与其它形貌样品相比,片花状Zn3V2O7(OH)2(H2O)2由于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在100 min时的降解效率达91%;在0.02~3.0 V的电位区间,0.2A/g电流密度下的室温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中,具有3D分级结构片花状形貌的Zn3V2O7(OH)2(H2O)2首圈比容量为882.1 mAh/g,循环100圈后仍保持667.2 mAh/g的比容量,表现出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2.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焦钒酸锌/钒酸锌,通过XRD、SEM、BET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对XRD图的谱峰进行拟合计算。首次对得到的几种不同掺杂样品的光催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经450℃煅烧得到的0.1 at.%Cu掺杂Zn3V2O8纳米颗粒对亚甲基蓝(M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而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测试中,5.0 at.%Fe掺杂Zn3V2O7(OH)2(H2O)2的电化学性能最优。   3.在水热、溶剂热或沉淀法条件下,合成了不同形貌的m-BiVO4。通过pH的调节,有效调控了类梭状m-BiVO4的尺寸。具有不同形貌的颗粒在可见光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活性,与分级结构的梭状m-BiVO4颗粒相比,主要以{001)面裸露的m-BiVO4纳米片对M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光照20 min内对MB的降解效率可达83.1%,原因是因为{001}面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其他文献
有机杂环一直都是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很多有机杂环都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同时这类物质因为其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和关注。而吡咯、吡啶等含氮有机杂环类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中之重。很多含有吡咯、吡啶环的化合物都是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有抗菌消炎类,有抗癌抑制类,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有止痛类等等。可以说人的正常生活是离不开这类化合物的。早期这类物质主要通过从天然物质中提取
本文从多巴胺的结构以及聚合、黏附机理入手,通过层层自组装表面修饰方法,分别以亚微米级SiO2、Fe3O4和纳米级Fe3O4粒子为核,在其表面以聚多巴胺(PDA)为过渡层进行表面功能化修
G-四链体-Hemin DNA酶是由特定的核酸-G-四链体与氯化血红素(Hemin)结合后形成的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一类人工模拟酶。该酶能够有效地催化H2O2参与的一些反应,如催化H2O2氧化
磷作为生命体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在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液中磷酸根离子异常指标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法兰克尼亚综合症、慢性肾衰竭(CKD)引发的高磷血症等疾
癫痫是一种影响寿命的脑部疾病,缩短约世界人口1%的寿命。癫痫是多种多样的,有超过15种不同的发作类型和30种以上癫痫综合症、与之相关的合并症,包括抑郁、焦虑和增加死亡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