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泥处理是当前国内外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已有不少对油泥处理技术的探究,其中油泥热解技术具有无害化彻底、资源化程度高、二次污染小的优点,引起了专家的重视。储运油泥呈现水分高,灰分低,挥发份高的特性,具有很高的热解回收油品可行性。但是,此前针对储运油泥的高温热解研究尚不成体系。本论文以实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储运油泥热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研究储运油泥在空气、氮气、二氧化碳三种气氛下的失重特点和产物特性。实验表明,空气气氛下,油泥失重最大,发生燃烧反应;二氧化碳气氛下,油泥失重其次,发生气化反应;氮气气氛下,油泥失重最小,发生热解反应。同种气氛下,升温速率越大,热滞现象越严重。然后,利用微分法和分布活化能模型分析热重数据,发现二氧化碳气氛下,储运油泥热解活化能最小。分布活化能模型比微分法能更好地描述储运油泥的活化能分布情况。其次,分别对储运油泥在二氧化碳、氮气气氛下进行管式炉热解试验,考察不同气氛及温度对油泥热解的影响。实验显示在二氧化碳气氛下,储运油泥热解最佳温度为450℃,氮气气氛下,储运油泥热解最佳温度为500℃,前者最大回收油量比后者高。同温度下,氮气气氛下生成的渣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比二氧化碳气氛下生成的渣大。二氧化碳气氛下生成的渣属于致密性渣,而氮气气氛下生成的渣属于薄壁型渣。最后,FLUENT模拟高温热解试验换热过程,为试验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盐浴炉600℃热解油泥,分阶段收集冷凝液,第1阶段收集的物质为水,第2阶段收集到油品,主要以低烷烃成分为主;第3阶段收集的油品,醇类占25%,C15以上烷烃物质比第2阶段收集的油品高。试验共收集27.32%的油量,而且残渣热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