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商品住宅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数据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5年,四川省的平均城镇化率为47.69%,横向对比来看,我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6.1%,低于我国平均值8.41%。将我国数据和全球数据对比来看,2015年世界平均值55%,2015年发达国家平均超过80%。这说明四川省在城镇化方面发展仍存在差距,但同时这种差距正是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遇点和进步空间。根据城市化进程规律的“S曲线”可知,目前四川省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阶段,因此四川省商品住宅市场如何有效合理的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居民对商品住宅刚性需要,同时防止商品住宅价格不合理上涨以及供给不合理带来的空置率过高等问题成为本文亟待研究的问题。2015年四川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2014年提出的推行新型城镇化号召,根据四川省社会、经济、民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以期从各方面使得四川省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商品住宅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完善。  货币政策、城镇化政策是决定未来四川省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房地产行业由于其资金密集型特点决定了其供给和需求对货币资金的依赖性大,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从各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来看,房地产行业景气程度与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主要基于货币政策中的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对房价波动影响的分析,得出四川省不同区域房价波动的差异性。  由于商品住宅市场的联动性很高,涉及多个相关产业和行业,同时城镇化进程也涉及人口、就业、人文等多方面问题,本文研究范围仅是在城镇化背景之下基于货币政策视角探究商品住宅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并且选取四川省21个代表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使本文更具有针对性。  本文第一章前言部分从问题提出、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界定等方面论述本文的写作原因、思路以及行文框架。  第二章进行文献回顾。首先梳理国内外经典的房价形成理论。在此基础之上回顾国内外关于城镇化对房价影响的文献理论。城镇化对房价影响主要有正向促进作用、反向抑制作用和联动关系。从经济环境角度出发探究影响商品住宅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因素以及影响房价波动的其他因素,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宏观因素主要有国家相关调控政策、税制改革以及经济增长等因素;微观因素包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供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地成本、商品住宅投资开发额、商品住宅建造成本;需求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销售价格预期以及其他影响商品住宅价格因素。从最后经济周期角度可以分析商品住宅价格对不同因素的响应程度和速度。  第三章在城镇化背景之下梳理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因素、货币政策以及预期机制对商品住宅价格的作用机制。第一,从城镇化角度可以直接影响住房需求从而对房价产生影响。其次城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促使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增加,居民实际购买力水平提升,从而对商品住宅价格产生影响。第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国家的货币政策也会对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购房者的决策产生作用从而影响房价。主要通过利率机制和信贷机制。其中信贷机制主要包括银行贷款途径和资产负债表途径。此外房价波动也会反过来影响商业银行抵押品价值从而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放贷能力,存在相互加强机制。第三,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房价的高预期也会影响房价波动。  第四章则是在理论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四川省以及省内不同区域城镇化水平、房价水平和供需双方的主要指标进行现状分析,分析四川省各地房价不同走势可能的原因。  第五章主要依据以往学者的实证分析,选取城镇化因素、利率因素和信贷因素以及商品住宅市场中其他影响商品住宅价格的供需因素实证探究四川省不同区域房价波动的区域差异性。实证通过建立影响商品住宅价格的长期均衡模型和影响商品住宅价格短期波动的误差修正模型分别探究了长期和短期情况下四川省不同区域房价波动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第六章为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形成的相关结论和针对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四川省政府提供参考,为房地产开发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帮助普通居民认清城镇化进程中房价波动的变化规律。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的主要结论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城镇化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主要有:(1)城镇化对商品住宅价格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城镇化影响经济发展使得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增强增加从而推高房价。第二部分为在城镇化背景之下货币政策以及其他经济因素对房价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信贷政策和信贷供给规模对商品住宅价格波动产生影响。(2)利率政策影响商品住宅开发商以及购房者资金使用成本从而影响房价。(3)房价预期影响当期房价波动。第三部分为四川省不同区域房价波动的区域差异性特点。主要有四点:(1)成都平原地区城镇化的初始水平较高,城镇化对商品住宅价格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因此要防范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房价泡沫并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2)川南城市群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商品住宅价格更多的受到市场需求变动而变动。(3)川东北城市群应该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以促进当地金融和经济增长。(4)攀西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较弱发展不平衡,应该对攀西地区内不同城市制定不同的城镇化策略以适应当地具体的经济水平,合理控制房价。  在依据实证结果前提下得到相应五点政策建议:(1)推进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金融发展;(2)充分发挥信贷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3)培育四川省内中小城市发展,优化各城市空间布局;(4)优化四川省各城市地商品住宅市场供给结构,丰富住房产品种类以满足居民对人居环境改善的多层次需求;(5)政府应加快推进住房供给体系建设,满足对普通住房、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完善相应的住房保障系统。  本文在进行研究时主要采用的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以前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比较,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从空间范围上来看,研究四川省以及省内各大中小城市,更具有针对性。(2)从时间范围上来看,采用我国实施房改后1999年至2013年的数据探究更具有连贯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的需求进行了研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的农户成为第一产业的主力军。农业保险在促进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