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其中子痫前期是该疾病发生的常见类型,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一致认为子宫-胎盘缺血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目前认为子宫-胎盘循环的有效建立与滋养细胞能否正常浸润胎盘床有关,但尚缺乏全面的直观的比较研究。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与MMPs和TIMPs的相关性研究颇多,其中关于MMP-2及其抑制剂TIMP-2的研究目前仍存在争议。低氧时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HIF-1a)表达增高,研究表明HIF-1a还可通过多种途径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性假血友病性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可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标记物。滋养细胞浸润胎盘床不足、子宫-胎盘缺血缺氧是否有胎盘床HIF-1a变化?胎盘床是否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标记物vWF在胎盘床中的表达如何?母体外周血vWF的水平是否与胎盘床vWF水平存在相关性?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子痫前期这一常见而重要类型作为研究对象,从胎盘床入手,先从组织形态学上来探讨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的改变,然后再比较子痫前期产妇滋养细胞和胎盘床中MMP-2、TIMP-2以及HIF-1α的表达变化,以及胎盘床和母体外周血vWF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它们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第一章子痫前期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及螺旋小动脉变化的研究目的:研究子痫前期胎盘床滋养细胞的浸润程度及螺旋动脉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提供组织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子痫前期(轻度)组20例,子痫前期(重度)组20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妊娠产妇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胎盘床底蜕膜和子宫浅肌层中滋养细胞的浸润程度及螺旋动脉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三组产妇滋养细胞浸润胎盘床深度及密度的比较:1.1滋养细胞浸润深度在三组产妇胎盘床底蜕膜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差异主要在子宫浅肌层,自底蜕膜-肌层交界处开始至3LPF,子痫前期(重度)组滋养细胞浸润深度明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p均<0.05)和对照组(p均<0.01)。其中,在交界处至1LPF中,子痫前期(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2LPF开始至3LPF,子痫前期(轻度)组开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2滋养细胞浸润底蜕膜密度在≤1/2子宫底蜕膜层中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底蜕膜层中其密度在子痫前期(轻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p<0.001)及对照组(p<0.001);滋养细胞浸润密度自底蜕膜-浅肌层交界处开始至1LPF、2LPF至3LPF层中,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p<0.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3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子宫浅肌层的深度和密度与子痫前期的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2.胎盘床螺旋动脉变化的比较:2.1胎盘床底蜕膜、子宫浅肌层螺旋动脉平均管腔面积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小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及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螺旋动脉平均管壁厚度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大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及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2螺旋动脉生理性变化及其病理性变化的发生率在底蜕膜中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子痫前期(重度)组(39.67%)螺旋动脉无生理性变化较对照组(25%)增高(p<0.05);胎盘床子宫浅肌层螺旋动脉有生理性变化的发生率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p<0.00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理性变化的发生率在子痫前期(重度)组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p<0.01)。2.3子痫前期组中螺旋动脉的生理性变化与滋养细胞浸润深度和密度呈正相关(p<0.05);病理性变化与滋养浸润深度及密度呈负相关(p<0.05)。其生理性变化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病理性变化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且正常妊娠胎盘床部位子宫浅肌层有62.50%的螺旋动脉管壁中可见滋养层细胞浸润,而子痫前期(重度)组产妇仅见27.50%(p<0.01)。3.胎盘床MVD的比较:胎盘床底蜕膜及子宫浅肌层MVD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存在滋养细胞浅浸润。2.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深度和密度的改变主要发生在子宫浅肌层中,且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3.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螺旋小动脉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主要发生在子宫浅肌层中且与滋养细胞的浸润深度和密度有关。4.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MVD自底蜕膜开始减少,提示子痫前期胎盘床微血管发育受阻。第二章子痫前期产妇滋养细胞和胎盘床MMP-2、TIMP-2的变化及作用目的:研究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子痫前期产妇滋养细胞和胎盘床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它们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组同第一章。比较三组产妇滋养细胞和胎盘床MMP-2、TIMP-2水平的变化。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法纯化滋养细胞;角蛋白染色法进行滋养细胞鉴定;放射免疫法测定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孕激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滋养细胞和胎盘床MMP-2、TIMP-2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滋养细胞和胎盘床MMP-2mRNA、TIMP-2mRNA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滋养细胞和胎盘床MMP-2的活性。结果:1.三组产妇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孕激素水平的测定: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孕激素水平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低,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三组产妇滋养细胞MMP-2、TIMP-2水平的比较2.1三组产妇滋养细胞MMP-2、TIMP-2蛋白表达的比较:滋养细胞MMP-2蛋白阳性表达的灰度值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滋养细胞TIMP-2蛋白阳性表达的灰度值变化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三组产妇滋养细胞MMP-2mRNA、TIMP-2mRNA的表达比较:滋养细胞MMP-2mRNA的表达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低,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滋养细胞TIMP-2mRNA的表达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产妇胎盘床MMP-2、TIMP-2水平的比较3.1三组产妇胎盘床MMP-2、TIMP-2蛋白表达比较:胎盘床底蜕膜MMP-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底蜕膜TIMP-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胎盘床子宫浅肌层MMP-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低,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子宫浅肌层TIMP-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2三组产妇胎盘床MMP-2mRNA、TIMP-2mRNA表达比较:胎盘床MMP-2mRNA表达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低,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胎盘床TIMP-2mRNA的表达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三组产妇滋养细胞与胎盘床MMP-2、TIMP-2蛋白及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比较4.1三组产妇滋养细胞与胎盘床MMP-2蛋白及MMP-2mRNA表达的相关性比较:胎盘床MMP-2mRNA的表达与滋养细胞MMP-2mRNA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1=0.79,p<0.001);胎盘床MMP-2蛋白的表达与滋养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亦呈明显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2=0.73,p<0.001)。4.2三组产妇滋养细胞与胎盘床TIMP-2蛋白及TIMP-2mRNA表达的相关性比较:胎盘床TIMP-2mRNA的表达与滋养细胞TIMP-2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3=0.23,p<0.05);胎盘床TIMP-2蛋白的表达与滋养细胞TIMP-2蛋白的表达亦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4=0.21,p<0.05);TIMP-2在胎盘床与滋养细胞中的表达虽也呈正相关,但其相关的密切程度明显低于MMP-2。5.三组产妇MMP-2活性的比较滋养细胞和胎盘床MMP-2蛋白的活性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低,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1.子痫前期产妇滋养细胞和胎盘床MMP-2mRNA、蛋白表达下降、其活性降低;胎盘床TIMP-2mRNA、蛋白表达升高,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2.MMP-2可能主要由滋养细胞分泌,TIMP-2可能主要由胎盘床子宫蜕膜等细胞产生,共同作用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第三章子痫前期产妇滋养细胞与胎盘床HIF-1α蛋白的表达及胎盘床与母血vWF浓度的变化目的:研究子痫前期产妇滋养细胞和胎盘床HIF-1α蛋白的表达及胎盘床和母体外周血vWF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它们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组同第一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滋养细胞和胎盘床HIF-1α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胎盘床匀浆液与母体外周血浆vWF的浓度。结果:1.三组产妇滋养细胞和胎盘床HIF-1α蛋白水平的比较:1.1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组产妇滋养细胞HIF-1α蛋白表达的灰度值比较:HIF-1α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的灰度值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低,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2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产妇滋养细胞HIF-1α蛋白表达的比较:HIF-1α蛋白表达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3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产妇胎盘床HIF-1α蛋白表达的比较:HIF-1α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4三组产妇滋养细胞和胎盘床HIF-1α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比较:滋养细胞和胎盘床HIF-1α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1=0.62,p<0.001)。2.三组产妇胎盘床和母体外周血vWF浓度的比较:2.1三组产妇胎盘床vWF浓度的比较:胎盘床匀浆液VWF的浓度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2三组产妇母体外周血vWF浓度测定的比较:母体外周血vWF的浓度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3三组产妇胎盘床匀浆液vWF浓度与母体外周血vWF浓度测定的的相关性比较:母体外周血vWF浓度及与胎盘床匀浆液vWF浓度呈正相关(r2=0.71,p<0.001)。2.4母体外周血vWF的浓度与子痫前期的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比较:母体外周血vWF的浓度与子痫前期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3=0.69,p<0.001)。3.三组产妇胎盘床HIF-1α蛋白的表达与胎盘床匀浆液vWF浓度的相关性比较胎盘床HIF-1α蛋白的表达与胎盘床匀浆液vWF浓度呈正相关(r4=0.73,p<0.001)。结论:1.子痫前期产妇滋养细胞和胎盘床HIF-1a蛋白表达升高,HIF-1a高表达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过程,也可能是子痫前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2.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匀浆液及母体外周血vWF浓度增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且母体外周血vWF浓度与子痫前期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3.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HIF-1a表达与胎盘床vWF浓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