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DISC1与多重环境打击交互作用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hzl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不明。目前普遍认为该病发生是易感基因与高危环境暴露交互作用所致。易感基因一直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经久不衰的热点。精神分裂症断裂1基因(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 gene,DISC1 gene)是近些年来发现的最重要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之一,而且已成功地构建出DISC1基因变异的动物模型。环境因素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密切相关。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多重环境打击(Hits)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构建中的效果要优于单一环境打击,因此多重环境打击将作为本研究动物模型构建的重要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不仅包括外界压力等外在环境,还包括机体内在环境。免疫内环境稳定(immune homeostasis)是内环境稳态重要部分,而诸多研究发现免疫失调与精神分裂症发生相关。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重要的免疫因子,可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和释放。我们前期临床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MI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而MIF基因高表达与患者阴性症状成正相关,提示MIF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可能起着某种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着重探索以MIF为主的免疫内环境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DISC1和Hits交互作用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的作用。基因与环境对精神分裂症发生的贡献有以下假说:(1)基因决定:精神分裂症完全由基因决定。(2)基因或环境:有的精神分裂症发生由基因决定,有的由环境决定。(3)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基因和环境都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必要条件。对于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模式,大致有以下两种假说:(1)基因与环境单独累计起作用,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生;(2)特异基因控制个体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而且多种环境暴露因素可能参与疾病发生。因此要研究基因与环境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的重要性,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组合模式,包括基因-环境、基因-基因等。动物模型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因此本研究除了研究MIF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还要通过基因和环境的不同交互作用模式构建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旨在筛选更加符合精神分裂症发病结构和具有稳定表面效度的模型,为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优良的工具。本课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MIF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的作用研究为了探讨MIF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的作用,我们通过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样小鼠模型并观察小鼠行为表型和脑MIF表达,然后通过脑定位注射MIF诱导脑MIF高水平的小鼠模型并进行行为学检测,最后通过电生理实验观察MIF对脑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此外,分别通过MIF基因敲除和MIF抑制剂注射诱导MIF缺失和缺乏的小鼠模型,然后观察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型。我们发现MK-801诱导的小鼠出现高活动和社交退缩,与此同时脑MIF蛋白表达增加,而脑定位注射MIF蛋白的小鼠出现社交活动低下和PPI受损等精神分裂症样行为。此外,我们发现MIF基因敲除(MIF-/-)小鼠在成年期出现显著的精神分裂症样行为,如社交退缩、认知受损、PPI降低和焦虑样行为;幼年注射MIF抑制剂ISO-1的小鼠出现PPI受损,而青春期注射ISO-1的小鼠出现活动量低下和焦虑样行为。综上所述,除了前期临床研究发现MIF基因表达高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相关,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MK-801诱导的小鼠模型和MIF脑部注射均可诱导出精神分裂症样的阴性症状,提示MIF高表达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相关。此外,MIF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显著的精神分裂症样行为,提示MIF基因表达缺失可能是一种新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变异。第二部分:MIF基因敲除-多重环境打击交互作用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为了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有效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同时验证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中发生的作用,我们通过结合MIF基因敲除和多重环境打击构建小鼠模型,然后通过旷场试验、社交、新事物辨识、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和前脉冲抑制等测试评估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型。我们发现MIF基因敲除结合多重环境打击后的精神分裂症样行为得到逆转。我们的结果提示:MIF基因敲除结合多重环境打击虽然没有诱导出显著的精神分裂症样行为表型,但这个结果却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MIF作为免疫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节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因此说明环境打击与基因表达确实存在着交互作用。第三部分:DISC1基因变异-多重环境打击交互作用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为了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有效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同时验证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中发生的作用,我们通过结合DISC1基因变异和多重环境打击构建小鼠模型,然后通过旷场试验、社交、高架十字迷宫、新事物辨识、强迫游泳和前脉冲抑制等测试评估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型,并观察奥氮平对小鼠模型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的治疗作用。我们发现DISC1+Hits组小鼠出现活动量低下、社交行为退缩、认知受损、前脉冲抑制降低和焦虑抑郁等精神分裂症样的行为,而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可以逆转震惊反射过度。DISC1结合Hits可诱导出表型全面和稳定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第四部分:MIF基因敲除-DISC1基因变异交互作用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为了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有效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同时验证基因和基因交互作用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中发生的作用,我们通过结合DISC1基因变异和MIF基因敲除,构建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模式的小鼠模型,并通过行为学检测和药物治疗评价小鼠模型的效度。我们发现相对于单纯的MIF基因敲除或DISC1基因变异,同时具备MIF基因敲除和DISC1基因变异的小鼠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的行为表现。提示基因与基因交互作用可加强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效度,可能是一种有研究前景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构建方式。第五部分:多基因变异-多重环境打击交互作用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为了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有效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同时验证基因和基因交互作用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中发生的作用,我们以兼具DISC1基因变异和MIF基因敲除的小鼠为载体,结合多重环境打击,构建基因-基因-多重环境打击交互作用模式的小鼠模型,并通过行为学检测和药物治疗评价小鼠模型的效度。我们发现,相对多重环境打击组,同时具备MIF基因敲除和DISC1基因变异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精神分裂症行为表现,而MIF基因敲除-DISC1基因变异-多重环境组小鼠并未出现更显著的精神分裂症样行为表现,提示在多基因易感的条件下,小鼠模型的行为表型主要由基因决定,环境打击的作用就相对减弱。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农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中烟草作为中国重要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不仅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在烟草的发展上也是不断的在创新和改变,可以说烟草
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心之一。文化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正向影响满意度,感知成本负向影响游客满意度,一并通过满意度和地方依恋间接影响忠诚度。满意度不仅直接正向影
尽管集员估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并非完善。本论文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集员估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开展了进一步的研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放成为互联网技术的主旋律。但传统的开放平台在认证方面往往采用单一的认证模型,这使得权限粒度过粗,与细粒度的资源管理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尤其是政务开放平台,更需要一种新型的认证模型解决该问题。针对该问题,该论文对信任管理和用户行为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多安全等级认证的政务开放平台。在信任管理上,该开放平台通过不同的认证方式确定用户的初始安全等级,从邮箱,手机设备,身份证
我国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GDP增长4倍而能耗仅增长2倍、减排10%的综合目标,旨在经济、能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而科学的制定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则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我
疯牛病在一些国家的暴发流行造成了这些国家社会生命和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指出,感染了BSE的肉类及动物饲料可能已销售到世界各地,BSE在英国发生之前就已处
前言:碘是产生甲状腺激素(TH)所必需的元素。碘缺乏(ID)严重地区孕妇的随机试验证实了妊娠期严重ID对儿童认知生长的不良影响。最近,在英国进行的一项观察性研究(n=1040)发现
资产证券化是拓宽PPP项目融资渠道的金融手段。本文在梳理不同机构对资产证券化定义的基础上,研究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和现实意义,归纳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三种
地籍信息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资源和资产管理的重要业务数据,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社会
在当前中国面临的多变性的企业发展背景中,组织成员面临的问题日趋突发性和偶然性,传统的机械式应对模式显然不合时宜。由此就需要组织中的员工个体拥有软性的即兴应对思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