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梅(Prunus maritima Mar.)属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原产美国东北部。该树种适应性与抗逆性强;花大而密;果实颜色变化丰富而且酸甜可口,可广泛应用于园林观赏绿化和生态保护等多种用途。本文对滨梅的引种、繁殖和容器苗生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美国引种的滨梅种子,在吴江地区进行引种试验。采用不同贮藏条件、浸种处理方法处理滨梅种子,筛选种子发芽、成苗的适宜条件;在MS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了生长素(NAA、2,4-D、IBA)、细胞分裂素(6-BA、KT)等生长调节物质的不同配比对滨梅丛芽增殖、生根等的影响,以当年生嫩枝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滨梅的快繁体系;并对滨梅容器育苗生产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滨梅在吴江地区试种表现良好,具有较高的观赏、生态与经济价值,值得推广2.滨梅种子经过≤3℃低温沙藏并进行冷水浸种处理后播种,其萌芽时间和出苗率最理想,最高可达到69.7%;而未经过低温处理的种子,萌芽困难。3.千粒重大于270g的滨梅种子属于成熟饱满种子,播种出苗率较高,千粒重270g以下的种子出苗率低。4.滨梅采用一年生实生苗嫩枝茎段作为外植体,其启动培养基选用MS+6-BA 0.1mg/L+NAA 0.05mg/L,芽萌动生长最好;滨梅丛芽在MS+6-BA 0.5 mg/L +2,4-D 0.1 mg/L中增值系数最大,达10以上;滨梅不定芽在1/2MS+6-BA 0.5 mg/L+NAA0.2 mg/L中,20d时生根率为93.7%,平均生根数为4.5条。5.滨梅容器苗栽培基质中,草炭较园土有利于株高的生长,树皮较珍珠岩和木屑更能促进生长。滨梅容器苗中爱贝施控释肥的用量在2-4Kg/m3内较为合理;滨梅组培苗移栽基质采用草炭:珍珠岩=1:1的配比,其成活率较高。
其他文献
中国分布的疏林类型众多。除了在热带分布的疏林(或稀树干草原)外,还有温带阔叶疏林和温带山地针叶疏林两种生态系统,具体包括榆树(Ulmus pumila)疏林、天山云杉(Picea schrekiana)疏
近2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为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2倍。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对区域土壤资源产生影响的程度、范围及方式迄今尚未进行系统的
板块一 背景与过程rn本刊记者:今年2月1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请您介绍一下修订的主要背景与过程.rn修订项目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
期刊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借助GIS与投入产出模型两种主要技术工具,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发工具,集成GIS二次开发技术开发辅助分析系统,对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并在该系统的支持下,以
本文从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角度出发,选择山西省粮食主产区临汾市作为研究试点,探索研究了两种种植制度(一年两作、一年一作)条件下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拟提出有
莎士比亚的的确确是说不尽的,一部《威尼斯商人》就将各色人等面对金钱时的心态道了个明明白白。 不是吗?威尼斯豪门女子鲍西娅,这一莎士比亚心目中真善美的化身择婿的标准,
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电子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子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
试验于2005~2007年在安徽省池州市试验农场进行,以高产水稻品种直早038和武运粳7为试验材料,设置早晚稻免翻耕对比处理、免耕条件下早稻不同播量晚稻不同抛栽密度和在免耕条件下前后期施氮比例处理,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状、生物特性、群体质量指标、效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免翻耕不同耕作方式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特性的研究表明:(1)采用免耕栽培方式后,各土层的理化性状得到
本研究以枇杷实生苗的叶片与根系为试材,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研究低温胁迫对枇杷地下部与地上部超微结构及生理代谢的影响。1低温胁迫对枇杷幼苗超微结构的影响枇杷幼苗叶片
棉花,锦葵科棉属植物,原产于亚热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纤维是主要的产品。棉花纤维是由棉花胚珠表皮细胞分化而来,棉纤维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相互有重叠的阶段:纤维起始;纤维伸长阶段(初生细胞壁合成与沉积);次生细胞壁合成;成熟期。棉花纤维的产量与品质由胚珠细胞的分化数量和棉花纤维的伸长长度决定,也就是说棉花纤维的产量与品质决定于纤维的分化起始期和快速伸长期。蛋白质是生物体生理生化活动的直接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