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子加工研究旨在揭示人们理解句子的心理机制。过去已有较多关于母语者处理歧义句的研究,发现词汇信息、句法结构、语篇信息、韵律,以及阅读者的工作记忆广度均对其认知加工歧义句有影响,但很少有学者研究外语学习者处理歧义句的认知加工过程。工作记忆能力的差异与个体高级认知能力密切相关,随着工作记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二语学习的广泛展开,工作记忆对二语理解和加工的影响引起了关注,但是有关工作记忆在二语句法加工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结合二语学习者的自身条件以及学习二语的渠道和环境来探讨工作记忆对L2句子加工的影响,才能对工作记忆的作用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才能够结合学习者自身情况提高二语学习效率。而各种研究手段的结合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反映二语句子加工整个过程和全部结果。选取31名母语为维吾尔语、第二语言为汉语的大学生参加工作记忆广度测试,和眼动实验,另有30名被试仅参加眼动实验。根据31名学生工作记忆广度的大小,将他们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16人,低分组15人。通过眼动实验采集他们在阅读实验材料过程中产生的首次注视时间、总阅读时间、回视次数等数据。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受试在阅读过程中的固视次数进行案例分析。本研究得出三项结论。1)以维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句子加工机制同其他二语者的句子加工机制模型有相似之处。2)受工作记忆广度和汉语水平的影响,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之间对句子的加工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同时体现在即时性加工和非即时性加工上。3)对不熟练的维—汉双语者,工作记忆负荷越大,花园路径句加工所需时间越长,准确性没有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