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木里煤田目前已有的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煤田地质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以及岩相古地理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钻探岩心、露头、测井等数据进行了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学及聚煤规律的研究,总结了木里煤田沉积环境,建立了重新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规律,并预测了有利成煤区。木里煤田位于大通河上游盆地上游的拗陷带,受南部大通山北缘和北部托莱山对冲断裂组的制约,其构造形态为一个狭长的呈四边形展布的NWW—SEE走向的复式向斜。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木里组和江仓组,江仓组下段为含煤地层,共含10层煤层;木里组上段为含煤段,共含10层煤层。木里煤田陆相湖盆沉积背景为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等3种沉积体系、9种沉积相及多种沉积类型。本次研究建立了木里煤田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层序对比方案,总结出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对煤层发育的控制规律,提出湖侵体系域可容空间的控煤作用。绘制了木里煤田的砂岩百分含量、泥岩百分含量以及砂泥比等各单因素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基于层序地层恢复了含煤岩系的岩相古地理,分析了含煤岩系古地理环境的演化及其特征,最终提出了木里煤田聚煤模式。共预测了20余处成煤有利区,为下步找煤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