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类作物高亲和力NO吸收系统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中的NO3-是大多数农作物的主要氮源之一。在生理和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农作物高亲和力NO3-转运系统(HATS)的调控机制,可以为选育高效吸收氮素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为解决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污染问题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中,我们以水稻、大麦和小麦等禾谷类作物为材料,对它们的HATS进行了一系列基因表达调控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从大麦中克隆了2个NRT2基因(HvNRT2.5和HvNRT2.6),并证实了水稻中预测的4个NRT2基因(OsNRT2.1、OsNRT2.2、OsNRT2.3、OsNRT2.4)和2个NAR2基因(OsNAR2.1、OsNAR2.2)。进化树分析发现HvNRT2.5、OsNRT2.3和OsNRT2.4与低等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NRT2蛋白的亲源关系较近,而与其它高等植物的亲源关系较远。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系HATS基因可以在比较宽泛的范围内被不同浓度NO3-诱导表达,高浓度NO3-诱导能加速大多数HATS基因的表达上调。水稻和大麦根系中大多数HATS基因都可以在比较宽泛的pH范围内被NO3-诱导上调表达,但大麦的HvNRT2.5是诱导下调表达。对大麦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的研究表明,在NO3-诱导前后,大麦的6个NRT2基因和3个NAR2基因都主要在根系中表达。在NO3-诱导前,根系中表达丰度较高的NRT2成员依次是HvNRT2.2、HvNRT2.5;地上部多数HvNRT2基因表达丰度相近;NO3-诱导后,根系中表达丰度较高的NRT2成员依次是HvNRT2.1、HvNRT2.2和HvNRT2.3,地上部表达丰度最高的成员是HvNRT2.5。HvNAR2.3在诱导前后都是NAR2基因家族在各器官中表达丰度最高的成员。
   研究结果证明pH对HATS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植株被NO3-诱导后,和pH6.5相比,碱性条件(pH8.0)促进大麦根系多数HATS基因表达的上调;酸性条件(pH5.0)抑制大麦根系多数HATS基因表达的上调;但是pH对水稻根系HATS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小且与大麦不同,碱性(pH8.0)和酸性条件(pH5.0)仅微弱抑制水稻根系部分HATS基因的表达。另外pH对大麦根系和地上部组织HATS基因表达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碱性条件(pH8.0)促进了大麦地上部NRT2和NAR2基因的表达,但酸性条件(pH5.0)对NRT2和NAR2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还表明pH对高亲和NO3-流入速率的影响也存在物种间差异。植株被NO3-诱导后,和pH6.5相比,碱性(pH8.0)和酸性条件(pH5.0)都抑制了大麦的NO3-流入速率;但在水稻中,碱性条件(pH8.0)抑制NO3-流入速率;而酸性条件(pH5.0)并没有明显抑制NO3-流入速率,相反在诱导初期(1小时)还增强了水稻根系的NO3-流入速率,诱导后期(4-8小时)对NO3-流入速率则没有显著的影响。另外,植物是否被NO3-诱导也会影响pH对高亲和NO3-流入速率的调控,当大麦根系未经NO3-诱导时,pH越高,流入速率越低。
   对小麦幼苗的研究发现,外源脱落酸(ABA)在介质中没有NO3-的条件下可以显著诱导小麦根系中3个TaNRT2和2个TaNAR2基因的表达上调,而且这种诱导不被谷氨酰胺(Gln)抑制。外源Gln在介质中没有NO3-存在的条件下也可以诱导小麦根系中TaNRT2和TaNAR2基因的表达上调,但是Gln和ABA都不能诱导NO3-流入速率上升。另外,介质中ABA对NO3-诱导的小麦根系TaNRT2和TaNAR2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尽管它会抑制NO3-诱导的小麦根系NO3-流入速率。
   本研究还对大麦地上部应答不同NO3-供给状况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了一些可能调控HATS的候选基因。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污染问题认识的深入,“绿色化学”的概念深入人心。“绿色溶剂”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共熔溶剂作为新一代的绿色溶剂,具有绿色环保、制备过程简单、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此,本文设计、合成了十种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并将其用作液液微萃取方法的萃取剂,与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建立了基于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用
近年来,源自畜禽养殖业和医疗行业的土壤抗生素污染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ARGs)种类和丰度的提高,并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同时,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也在日益加剧。本论文调查研究了新乡市周边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堆粪地土壤中抗生素和重金属污染以及ARGs的赋存特征
学位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全球使用量最高的药物种类之一,该药物在低浓度水平下对水生生物仍具有毒害作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双酚A是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可通过影响生物的内分泌系统,威胁人类和动物的生殖健康,其潜在毒性已经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环境样品中残留的非甾体抗炎药和双酚A等典型污染物,含量往往很低、且存在的基体介质十分复杂,对这些污染物直接检测非常困难,必须经过复杂的前处理过程。而借
全程自养脱氮(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可减少85%的需氧量、100%的碳源和83%的污泥产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抗生素是新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外,抗生素残留对环境中各种微生物潜在的负面影响引起人们关注,也是影响自养脱氮系统功能微生物正常代谢的重要因子。废
学位
过去几年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频繁爆发,颗粒物浓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郑州和新乡是我国中原城市群中两个代表性城市,因其经济和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大气环境也受到影响,颗粒物污染越来越严重。为此,本研究在2016年采集了郑州市PM2.5样品,在2017年采集了新乡市PM2.5样品以及冬季PM1和PM10样品,分析了PM2.5的质量浓度水平和季节变化特征,探究了气象因素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
学位
我国发制品产量约占全球供应总额的70%以上,且该行业具有典型的高耗水和重污染特性,因此减少发制品生产中主要涉水工序用水量和污染物的排放是十分重要的。发制品染色液(HDE),作为其中代表性的高强度点源污染负荷,即使经常规达标外排处理后,仍不可避免地致使城市或工业区附近河流水生态的逐渐退化。因此,从减少染色过程用水量、提高生产原料利用率、加强工序内废水水质提升与原位回用率等,并以“少输入—多回用—少排
学位
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水体环境污染的主要种类物为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染料、重金属,农业废水中的农药、化肥以及抗生素等。印染废水和抗生素废水具有毒性大,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难以生物降解等显著特点。印染废水和抗生素废水的排放给水体生态环境造成深度污染,极大地危害了人类健康。在业内被一致认为是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光催化技术具有在通常温度下就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作为光源
学位
污水处理系统中抗菌剂的存在对系统运行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抗菌剂的残留对污水处理系统中一些功能性微生物(如氮转化相关微生物、污泥膨胀相关微生物等)的影响尚不清楚,长期抗菌剂联合暴露后活性污泥颗粒的特性以及对耐药性演变趋势少有报道,特别是其中大量存在的噬菌体群落如何响应抗菌剂的暴露更不得而知。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寻找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经常爆发污泥膨胀和运行不稳定等
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资源,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冶金、电镀、颜料等工业领域中产生了大量的含铬废水。这些含铬的废水通过渗透等方式进入地下水水体,对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纳米零价铁(NZVI)因其反应活性强、价格低廉等优点,已被研究人员应用于环境中Cr(Ⅵ)的去除。但纳米零价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纳米零价铁颗粒极易产生团聚作用,
学位
废水中的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根源之一。如何减少废水中磷的排放量,已成为保护水体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分析纯度氟化钙—碳酸钙对模拟含磷污水和实际生活污水中磷酸盐的去除。  氟化钙—碳酸钙对模拟污水中TP的去除研究。通过批试验方法重点研究氟化钙投加量、反应时间、pH对TP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氟化钙量0.84g/100mL、进水TP为10mg/L、进水pH在6-9时,反应20min就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