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苏州市姑苏区人群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联,为社区糖尿病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于2012年4-5月,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苏州市姑苏区(原金阊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社区(村)为研究现场,将居住在研究现场具有本地户籍年龄≥35岁并且病程至少1年的8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并记录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危险因素、病程、家族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等资料,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进行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检测。采用Epidata3.2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调查表经双遍录入后进行核对,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我管理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890份调查问卷,得到有效问卷888份。男性400例,女性488例,平均年龄62.4±9.0岁。平均发病年龄55.0±9.9岁,病程中位数为5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211例,发病率为23.8%,共有305例(34.3%)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HbA1c<7.0%)。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更长的病程[7(3-11)vs.5(2-9)年],较高的收缩压(140.0±16.1vs.137.0±16.9mmHg)以及较高的空腹血糖(8.01±2.73vs.7.57±2.30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7.84±1.40vs.7.53±1.31%)。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规律体育锻炼、控制饮食、遵循医嘱以及监测血糖的比率分别为78.0%、17.2%、25.8%、19.5%以及23.0%。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OR=0.58,95%CI:0.41~0.83)。调整年龄、性别、T2DM病程、T2DM家族史以及其他自我管理相关行为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OR=0.63(95%CI:0.44~0.91)。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其他自我管理相关行为如吸烟、饮酒、控制饮食、规律体育锻炼、血压控制达标及血脂控制达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病程和药物治疗方式后,遵医嘱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概率是不遵医嘱的患者的1.78倍(95%CI:1.14~2.51),每3~6个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概率是>6个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患者的2.52倍(95%CI:1.60~4.00)。超重、肥胖是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0.66,95%CI:0.50~0.89)。研究结论姑苏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低,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为干预。遵医嘱和每3~6个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超重、肥胖是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的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控制血糖并使其达标是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