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是抗战时期由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领导的一支地方武装力量,是浙江八年抗战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1)“国民抗敌自卫团”成立的背景、部队组织体系、黄绍竑在其间的作用;(2)“国民抗敌自卫团的装备、训练与对日作战”;(3)“国民抗敌自卫团的政治取向”;(4)“国民抗敌自卫团的解体与原因”。论文的基本观点如下:(一)“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成立到解体,前后存在了不到三年时间。在此期间,该部队先后与日军展开几十次战斗,取得了东洲保卫战、坎门战役、海盐保卫战、温岭战役、“三进杭州”战役的胜利,它对正规军的作战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极大地鼓舞了浙江民众的抗战热情。同时,作为一支地方武装力量,它积极承担了钱江沿岸和浙东沿海一带的防卫任务,并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也起过积极的作用。此外,该部队因为难以得到国民政府的武器配备,它通过自设铁工厂等措施,实现了武器装备的自给,并有部分武器外销临近各省,支援了其他地区的抗战。(二)在政治取向上,“国民抗敌自卫团”在成立初期与中共组织有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不少中共党员参与了部队的组建,因此部队的政治工作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对培养官兵的抗日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此外,部队“民运”工作的开展扩大了部队在民众的影响,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浙江省地方政府加强了在部队中的“党化”教育,以期使部队官兵形成对国民党“党义”和“领袖”的绝对服从,反映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着力“防共”、“限共”的一面。(三)在部队的组织体系上,虽然它有一套较为严密的系统,但作为一支地方武装,它从一开始就掺杂着“本土”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争斗。黄绍竑成立国民抗敌自卫团虽然有出于增强浙江抗日力量的目的,但同时也希望借此来壮大自己的个人势力,消弱地方势力对他的掣肘。而浙江地方势力亦不希望黄绍竑个人势力的过快发展,因此双方就国民抗敌自卫团的存废问题展开了多次激烈的争斗。正是由于这种争斗,造成了抗敌自卫团自成立之日起就面临众多的困境。此外“国民抗敌自卫团”内部弊案的出现和权力争斗也加剧了抗敌自卫团上层的分化和内部力量的消弱,从而最后导致解体和被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