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鲁迅全集》(1981年版)为第一手资料,从古籍整理这一新的视角来研究鲁迅,力图将其在古籍整理领域的一系列理论阐述清楚,并从学术史角度给以适当评价。本文在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鲁迅的古籍整理作品及其研究现状。在文章主体部分,分别从鲁迅的版本、校勘和辑佚等三方面对鲁迅的古籍整理思想作一整体研究,具体论述了他在古籍整理方面的巨大贡献。
版本方面:版本问题,是古籍整理工作的基础之一。它虽然不是古籍整理的方法,但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往往关系着整个整理工作的成败。本章从珍本与善本、对古书版本类型的研究、对古籍用纸和装祯形式的研究和对版本鉴定的研究等四方面探讨了鲁迅的版本学思想。鲁迅认为善本就是校勘精审的本子,珍本就是文物性的本子,鲁迅不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这个问题,特别提倡翻印古书时应以善本作为底本,对当时有善本可用,却以四库全书本作为底本进行影印的做法提出了严厉地批评。鲁迅对历代各种古籍的版本都有着深刻地了解和认识,他在日记和作品中提到了很多古籍版本的类型,并多次谈到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石印本、从书本、坊刻本等古籍版本的优缺点。古籍的装桢,不但是遴选善本的标准之一,而且其中的装桢形制式还是鉴定版本的依据之一,它是古书版本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鲁迅对书籍的用纸和装祯形式也有较深的研究。鲁迅鉴定古籍的版本不但善于利用古籍的形式,而且非常重视从内容方面进行鉴定。
鲁迅对历代各种古籍的版本都有着深刻地了解和认识,他在日记和作品中提到了很多古籍版本的类型,并多次谈到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石印本、从书本、坊刻本等古籍版本的优缺点。古籍的装桢,不但是遴选善本的标准之一,而且其中的装桢形制式还是鉴定版本的依据之一,它是古书版本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鲁迅对书籍的用纸和装祯形式也有较深的研究。鲁迅鉴定古籍的版本不但善于利用古籍的形式,而且非常重视从内容方面进行鉴定。
校勘方面:本章以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和时永乐《古籍整理概论》中对校勘学理论的论述为主要理论框架,以《嵇康集》的校勘为主要例证,从校勘古书一定要了解古籍的基本构成和流传情况;一定要搞清版本源流,并慎重地选择校勘底本和参校本,搜集他书资料,汲取前人成果;校勘古书的方法;校勘记的写法与出校的原则;校勘记的用语等五方面研究和探讨鲁迅的校勘学思想。
辑佚方面:本章从辑录古籍时力求穷尽资料;所辑佚文数量往往超过同类辑本;恰当地处理辑录内容;体例严谨,去伪存真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郑振铎曾说,鲁迅先生的辑佚工作是他的“三绝”之一。他辑佚每种古籍,几乎都穷尽所有的材料,把散见于各处的材料集中起来,并力图恢复古籍的本来面目。他从不迷信任何版本,但是由于细致和耐心,鲁迅所辑佚文的数量往往为其他辑本所不及。
综观全文,主要论述了鲁迅在古籍整理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其古籍整理思想和一系列成就在中国近代古籍整理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