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A12在胰腺癌中表达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alzm9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腺癌作为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典型特征为高度恶性,易转移,高侵袭能力,预后极差。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还没有被完全揭示。本文旨在阐明ABCA1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对胰腺癌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胰腺癌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研究方法:本研究从TCGA数据库获取胰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差异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数据库中患者临床信息对ABCA12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等。通过UALCAN数据库获取ABCA12共表达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GO富集分析。收集临床组织切片,对30例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样本分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IHC)以检测ABCA1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正常胰腺细胞系和三种胰腺癌细胞系内ABCA1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两种不同序列的si RNA和SW1990细胞系,构建出敲减ABCA12基因的胰腺癌细胞系模型。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探究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Ed U增殖实验评估细胞增殖活力。划痕愈合试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探究ABCA12对胰腺癌凋亡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免疫蛋白印记实验(Western blot)检测了转染后SW1990细胞中的功能蛋白和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ABCA12在生物学信息数据库的胰腺癌与癌旁样本中差异表达(p<0.05)。高表达ABCA12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ABCA12患者(p<0.05)。高表达2倍以上基因群富集的样本具有更高的预后风险(p<0.05)。ABCA12共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趋向于细胞黏附功能。2.临床胰腺癌组织中ABCA12蛋白高度表达,与癌旁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A12的高表达与临床特征中肿瘤分级、淋巴结侵袭相关(均p<0.05)。3.ABCA12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在SW1990、Capan-2和PANC-1胰腺癌细胞系中表达均显著高于HPC-Y5、HPDE6-C7正常胰腺细胞系(p<0.05)。4.通过两种si RNA有效敲减了SW1990细胞系中ABCA12,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显著低于未处理的SW1990(p<0.05)。5.敲减ABCA12的SW1990细胞系,增殖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凋亡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与对照组相比,ABCA12被抑制后,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通路蛋白P-AKT显著升高(p<0.05),而AKT和PI3K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1.ABCA12在生物学信息库数据中差异表达,同样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细胞。2.ABCA12显著影响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在病理形态学及分子水平上对比乳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Low grad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LG-DCIS)、高级别导管原位癌(High grad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HG-DCIS)以及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
学位
<正>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会议指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
期刊
目的: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损伤子代个体胚胎期肾脏发育,继发成年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FGR大鼠子代胚胎20天(E20)肾脏组织中,初级纤毛关键组成因子(Dynlt1)表达明显降低,经典Wnt/β-catanin信号通路受到抑制。本课题研究围绕FGR个体肾脏疾病和高血压易感性增加的胎儿起源机制,以FGR大鼠模型和H
学位
第一部分:中盆腔缺陷患者术式选择依据的回顾性分析目的:探讨中盆腔缺陷患者术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制定较为客观的具体的术式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8月因中盆腔缺陷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盆底疾病病房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阴式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组(VH组,4例)、曼式手术组(MF组,24例)、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组(LSC组,14例
学位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长链非编码RNA RNA2.7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方法:对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AN-BAC及RNA2.7缺失突变株HANΔRNA2.7-BAC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lung fibroblast,HELF)进行全转录组测序。通过对不同毒株感染细胞转录组差异基因的比较分析,探
学位
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我国发病率高达10.8%,位居全球全因死亡率的第12位,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病因导致的CKD共同病理特征。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或逆转RIF的方法。课题组报道Locked Nucleic Acid(LNA)-anti-miR-150可缓解叶酸(Folic acid,
学位
目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伴有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认为肺炎是PE的诱发因素。然而,有文献报告PE伴有肺炎的比率远远高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其中抑或混杂有PE造成的肺梗死误诊为“肺炎”的可能性。本研究拟在临床大样本分析比较DVT和PE患者肺炎伴发比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动物模型,明确PE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或
学位
目的:缺血性心脏病(IHD)导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缺血性心脏病主要是以血运重建、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手段的再灌注治疗。虽然血流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缺血的心肌,修复受损组织,但也可能导致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发持续且严重的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发生时错误折叠蛋白或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中蓄积,当超过未折叠蛋白反
学位
目的: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由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和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构成。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助于促进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
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瞄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前沿领域,实施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人工智能作为深刻变革社会运行传统模式的颠覆性技术,正向纵深推进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重构人类生产关系、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不仅“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且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