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表征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吡唑衍生物的配合物具有丰富多彩的结构,并且在医药、农药以及发光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吡唑衍生物及其配合物已成为配位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论文以3-乙酰吡唑和4-乙酰吡唑为原料经过亲核、环合、水解三步反应,分别合成了5-(3-吡啶)-1H-吡唑-3-甲酸(HL1)和5-(4-吡啶)-1H-吡唑-3-甲酸(HL2)。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等手段对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溶液自组装方法,将3-甲基吡唑分别与不同的金属盐反应,成功合成了7个配合物: Mn(C4N2H5)4Cl2(1)、 Cu(C4N2H5)4(ClO4)2(2)、 Co(C4N2H5)4Cl2(3)、Cu(C4N2H5)4(NO3)2(4)、[Ni(C4N2H5)6](ClO4)2(5)、Fe(C4N2H5)3Cl3(6)和Cu(C4N2H5)2Cl2(7)。以3-氨基-4-酰胺吡唑半硫酸盐为配体与过渡金属反应,合成了3个同构配合物:[M(C4N6H4O)2(H2O)4] SO4·(H2O)3(M=Ni、Cu、Zn)。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溶剂热条件下,以HL1为配体与不同的金属盐反应,合成了4个吡唑羧酸衍生物的配位聚合物:[Ag(L1)]n(11)、{[Ni(L1)2]·3H2O}n(12)、[Cd2(L1)2Cl2]n(13)和[Pb(L1)Cl]n(14)。配合物11和13为三维拓扑结构,配合物12和14具有二维层状拓扑结构。配合物12和14通过氢键连接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HL2配体与Mn(Ⅱ)离子反应,合成了一个零维配合物:[Mn(L2)2]·2H2O,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以3-氨基-1,4,5,6-四氢吡咯[3,4-c]吡唑(Athpp)为配体和氯化铜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Athpp)2Cl2。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测试,证实配合物可作为潜在荧光材料。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电分析化学的发展,非酶传感器在环境科学、食品安全以及临床检验领域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作为一种独特的纳米材料在非酶传感器的构筑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单壁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性质,尤其是酸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其作为导电填料用来提高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已成为各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电极表面的各种金属膜具有着不同的作用,而单壁碳纳米管能够改善和放大金属膜物理化学特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