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考察深部地层原油在高温高压下的热解性能,采用高压封闭体系,在不同温度、压力下进行了不同类型原油及其组分、原油加水、加碳酸盐矿物的热模拟实验,并对热解气态烃产量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原油热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压力成为影响热解较重要的因素,温度越高,压力的影响作用越明显;当压力小于22MPa时,压力对原油的热解有促进作用,超过此压力,表现为抑制作用。油样越重(沥青质含量越多),热解气体产物中C3H8以上烃相对含量越少,CH4和C2H6相对含量越多。温度低于390℃,油样生气量较小。轻质油样Y2大量生烃温度约为390℃,而重质油样Y1,Y3大量生烃温度约为420℃,450℃为油样生烃高峰期,在此高峰期热解转化率均小于60%。沥青质热解最大生气量对应的温度比原油的高,因此,含沥青质较多的原油在地质条件下的保存温度更高。通过Y3油样四组分热解实验可知:总生气量的大小关系为:饱和分﹥胶质﹥沥青质﹥芳香分。热解生成甲烷量的大小关系为:沥青质>饱和分>胶质>芳香分,沥青质是热解气体中甲烷的最大贡献者。水对较重油样的热解影响不大,可以促进轻质油样的热解。碳酸盐矿物可以促进轻质油样的热解,抑制重质油样的热解。通过11级动力学模拟得出:油样Y1与Y3反应的活化能主要分布于57Kcal ? mol-1-63Kcal ? mol-1之间,油样Y2反应的活化能主要分布于49Kcal?mol-1-55Kcal?mol-1之间。油样Y2热解的活化能最小,最易热解;Y1与Y3热解难易程度相当。原油的常压DSC分析表明,油样热解明显吸热的起始温度小于高压热模拟曲线中生气量显著增加的温度。常压下,原油越重,开始发生热解的温度越高,吸热峰顶温度及放热峰顶温度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