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卫计委多次出台政策强调要发挥医务社工在提供人文关怀服务、缓和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其健康中国主力军的作用。但旧有的医学人文关怀实践因其服务对象只针对患者、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法的专业性不足而无法适应当下的医、患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旧有的医学人文关怀实践进行反思与优化,并充分关注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医学人文关怀实践主体的优势作用。本研究以S市Y医院的Y项目作为新的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研究个案,通过参与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收集资料,对该项目的服务内容、对象、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描述,对该项目的效果、经验和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该项目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效果表现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对医院归属感的增强,医护人员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以及医患和谐关系的促进;经验体现在应由专业医务社工主导人文关怀实践,拓宽人文关怀实践的对象,丰富人文关怀实践的内容,建立资源库、为人文关怀实践提供支持,明确分工、为人文关怀实践奠定基础;此外,它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不足,其不足主要体现在针对医护人员及门诊患者开展的人文关怀实践不足、服务整体深度不足、医务社工的主导性有限、相关实务研究不足。最后,笔者基于对Y项目的个案分析,讨论了医务社会工作在医学人文关怀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社会工作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发挥医务社工主导性主体的作用、给予医疗卫生领域经费支持以营造良好医学人文关怀环境;医院可以通过提高医务社工待遇、宣传医务社工人文关怀实践、为医务社工提供外出学习及培训的机会等方式留住医务社工人才;同时,医务社工也应明确人文关怀的对象、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开展针对性人文关怀实践、扮演政策倡导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