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砖国家作为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近年来日益演化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间促进合作的交流平台,并成为金砖国家推动国际体系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的治理机制。研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兴起与发展,对于考察全球治理结构的变化、拓展中国的国际发展空间和全球治理权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梳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产生与特点入手,利用详实的实证数据,考察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产生的动因和基础;判断其在国际体系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国际体系改革的方向和前景,金砖国家合作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得出金砖国家加强合作的战略选择。最终,本文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分析中国在促进金砖国家合作中的必要性、可能性、角色定位和政策选择。从本文的主要观点来看,首先,金砖国家合作基础的形成来源于全球新兴分工形式和分工体系的发展,金砖国家被日益纳入全球一体化发展过程,且因各自资源禀赋差异,而日趋相互紧密联结;其次,由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金砖国家面临不公平的发展条件,也深受全球分工体系矛盾激化的影响,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体系,成为金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再次,由于金砖国家仍处于发展初期,彼此国情差异较大、地域相距甚远,再加上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发达国家的影响等,金砖国家间要展开深度合作并不容易,“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合作”成为现实的战略选择;最后,中国作为联结其它金砖国家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枢纽,在未来促进产业发展和升级过程中,仍有可能和必要发挥枢纽作用,由此,中国应成为引领型联结枢纽,通过促进金砖国家间软硬件通达性建设、强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组织化制度化建设等,夯实合作基础,扩大合作范围,提高合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