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生态思想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RMA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基本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而且社会生产力也有跨越式的提升。但在人们沉醉于对大自然的改造中取得的成就的同时,生态问题已经日益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人们生活环境出现危机。马克思强调如果忽视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以破坏自然环境、过分消耗自然资源条件为代价,取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导致人和自然的矛盾不断的激化。面对严峻的生态问题,查翻古今可作借鉴相对适宜的思想是列宁的生态思想。因为列宁的生态思想形成在整个俄国革命胜利后社会建设过程中,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制度与社会环境,与此时的中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学习列宁生态思想,对于人们思考生态问题,并且思考人应该如何在大自然中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为深入研究列宁生态思想,一方面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法,重点分析列宁生态理论渊源到理论诞生,系统厘清本理论脉络。从文本出发对列宁的生态思想进行梳理,并从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汲取理论养分,重点辨析人在自然中正确行为准则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法。另一方面,本文研究重点是将列宁生态思想运用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列宁生态思想是在苏俄具体国情背景下形成的,并且首次将马克思生态思想与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结合。革命时期列宁将自己的自然观运用到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他不仅分析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时期是如何进行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指导人民和同资本家进行资源占有权上的斗争,这是列宁生态思想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阶段。革命胜利后,列宁进行当时社会主义建设时,当面临资源开发不足、生态保护不利、生产资料利用滞后等生态问题,提出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解决方案,为中国的生态建设提供重要启迪。本文梳理列宁生态思想发展过程,并对其思想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理论力量。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列宁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和产生背景。本章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域下,对列宁生态思想的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第二章,列宁唯物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思想。自然观是整个生态思想的基础,为列宁生态思想构建基本的准则,为解决生态问题提出更好的理论方法。第三章,列宁资本主义危机中的生态思想。重点强调列宁的资本主义危机批判中蕴含的生态思想。第四章,列宁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态思想。论述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中,他如何解决生态问题。第五章,列宁生态思想的历史发展和当代价值。首先,论述前苏联对列宁理论发展,其次,分析中国领导人对于列宁生态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最后是对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启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论证了完整的列宁生态思想。本论文从列宁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到列宁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再到列宁生态思想对于中国生态建设的影响,从理论到实践,完整的呈现列宁生态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将列宁生态思想置于苏俄革命与建设的大背景下解读,使生态理论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层内涵。这些都证明列宁生态思想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为当今中国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借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理流程、强管理、严考核、强保障,持续提升“三集五大”体系运转水平,深化“五位一体”应用,以管理提升之道,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管控
报纸
为了把握中国作为新兴的全球旅游业重要出境客源地的发展前景和变动趋势 ,本文从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规模、决策类型和价格影响、目的地偏好、旅游方式、消费能力等方面作了详细
性侵女童是一种深受道德谴责和违法的社会现象,它深刻折射出人性的阴暗面。通过对相关案件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女童性侵害案件具有以熟人作案为主、身份多元化、受害人年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人看成了被动式的动物,没有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已经不能够满足了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已成为必然,在阐述当代大学生新型的就业观念的基础上,从高职生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树立起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观。
交通银行新推出的一款信用卡新品——Y-POWER信用卡引起业界的关注。该卡除具有一卡双币全球通用、免息还款期长等基本功能外,还特别允许取现额度达到信用额度的100%。$$   信用卡
报纸
造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耗用大量水资源,而且还排放大量污水,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审计作为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理应发挥其应有
当前,随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日益更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
<正>高中生物学所讲述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定律以及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其中,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明确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法律选择原则的地位,但对于该原则的具体功能学界仍有争议。本文结合该法中关于最密切联系的规定,通过追溯最密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