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TiO2复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j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TiO2进行改性,成功合成了两种复合型催化剂:掺杂型光催化剂和核壳型磁载光催化剂。以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探讨了热处理条件和复合物中TiO2的含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TEM、XRD、UV-Vis等测试技术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本论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组成:1.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3+掺杂量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掺杂范围内,该纳米粒子的粒径随Fe3+掺杂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Fe3+的掺入不仅可以控制TiO2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而且可以使该纳米微粒对光的吸收向可见区拓展;Fe3+的适量掺入,可以显著提高纳米TiO2在自然光条件下的催化活性。2.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磁基体(Fe2O3和NiFe2O4),以溶胶-凝胶法制得易于固液分离回收的磁载纳米光催化剂TiO2/Fe2O3和TiO2/NiFe2O4,且研究了催化剂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能力,并探讨了焙烧温度及核与壳的配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法成功的实现了TiO2作为壳层对磁性核的包裹,样品为核壳结构。磁核的引入有利于催化剂的吸收光波长范围加宽,并已进入可见光区,且吸收强度也增大。两种磁性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均为600℃;而最佳配比却有所不同,催化剂TiO2/Fe2O3在配比为20:1时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TiO2/NiFe2O4的最佳配比为40:1,磁性催化剂可在8h内对亚甲基蓝的脱色降解率可达到90%左右,最后探讨了导致此类催化剂活性不高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基于CaSiO3:Pb,Mn的实际应用价值,而目前生产上多采用高温固相法,产物具有粒径较大且发光强度不高等缺点,本文研究了CaSiO3:Pb,Mn的其它制备方法。同时采用反胶束法,探索了制
本文对CnS2-(n=6-18)团簇、CnAl2+(n=1-8)团簇以及HCnSi+(n=1-10)团簇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应用分子图形学,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密度泛函B3LYP/6-311G*(B3LYP/6-311G**
本文介绍了CoxCu(1-x)Fe2O4(x=0~1)离子型磁性液体的制备方法(Massart法和自行成法)和CoxCu(1-x)Fe2O4(x=0~1)离子型磁性液体的物理性质。首先用共沉淀法制备出CoxCu(1-x)Fe2O4系列纳米粉末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体系具有的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等性质,使其对光催化反应的活性有显著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人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位Ar+溅射相结合,
针对CT图像肺结节分类任务中分类精度低,假阳性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权融合多维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节分类模型,该模型包含两个子模型:基于二维图像的多尺度密集卷积网络模
针对射频识别实验教学中大型实验箱成本高、携带难的问题,研制了一款便携式13.56 MHz射频识别学习开发实验平台。该平台基于高集成度、一体化设计思想,以PN532芯片为核心,使
密实SnO2电极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玻璃液侵蚀性能,是玻璃电熔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论文以SnO2、ZnO、CuO、Sb2O3粉体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出含ZnO、CuO及Sb2
本文选取了三种粒度的杭锦2#土,表征其物理化学性能,筛选出氧化铁和粘土含量较高的杭锦2#土,并以其为载体制备SO42-/杭锦2#土催化剂;同时制取了不同氧化铁含量的杭锦2#土-Fe2
采用等温蒸发法对五元体系Mg2+,K+,Na+,Li+//B4O72--H2O及其三个三元子体系、三个四元子体系进行了288K时的介稳相平衡研究,测定了各体系288K平衡液相各组分的溶解度及密度;绘制了三
探讨海区环境容量的估算 ,为海水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 1次培养实验方法 ,研究了 3种不同浓度的营养盐 (NO3 -N ,PO4-P)条件下Pb(Ⅱ )对旋链角毛藻 (Chaetoc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