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软骨变性造成骨质增生,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1]。该病又被称为增生性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本病在中老年人群中为高发,青年人中也有发生,单双皆可发病[2]。本病的发病点是初起疾病症状较轻,随时间延长逐步加重,疼痛为阵发性疼痛,随患病时间增加延长疼痛逐步为持续性痛夜间及劳累后加重,尤以上下楼梯疼痛明显,同时伴有膝关节活动受限、跛行、磨擦音、关节肿胀弹响、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关节交锁及关节积液现象,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3]。目前治疗主要以保守及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效果微乎其微,多数患者以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来解决问题,但是手术所带来的副损伤仍给患者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年轻患者打击更大[4],所以找寻一种可靠的保守治疗方法来延缓病程发展减少手术发生成为研究热点[5]。筋膜观念是在传统的中医筋膜学理论体系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对膝关节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认识,将膝关节处软组织规划为筋膜系统(骨骼、韧带、皮肤);功能系统(神经、免疫系统);储备系统(脂肪),并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所造成的损伤归纳为,膝关节功能的损伤造成筋膜中储备的脂肪源干细胞减少,对其系统组织补充修复减少而出现膝关节功能系统紊乱[5]。在此理论指导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延缓软骨退化,避免或减少畸形。筋膜综合疗法,是在此理论下对患膝关节软组织、穴位进行按摩、针灸、理疗而产生物理刺激引发生物学效应,通过机械牵拉,神经反射来抑制损伤因子的释放,修复局部损伤,增加机体应激效应[6]。从而达到局部结缔组织中干细胞增殖、分化加强,促进修复,提升整个机体的功能状况;对内源性的神经信息产生屏蔽作用和对肌肉的张力产生反射性松弛作用[7],促进机能增强,所以我们采用筋膜综合疗法取得良好效果。目的1、探讨筋膜综合疗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意义。2、探讨筋膜综合疗法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3、探讨筋膜综合疗法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的手术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1、对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筋膜综合疗法,对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2、检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前、15d、30d、45d)活动范围,疼痛指数水平变化。3、检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前、15d、30d、45d)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后1年的疗效评价指数.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手术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6、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进行入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前、15d、30d、45d)活动范围,疼痛指数水平比较(t=5.23、5.5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前、15d、30d、45d)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t=5.22、4.78,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患者治疗期后1年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X2=6.23、6.12、5.44、6.11、8.2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4、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手术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X2=4.23、4.56、4.65,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筋膜综合疗法通过物理刺激产生机体生物效应,其中包括了损伤因子的抑制;缓解粘连,润滑关节并恢复肌肉弹性,症状减轻。本法还可以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血供,增加关节滑液的分泌,营养软骨,缓解关节疼痛,降低C-反应蛋白及血沉水平,能够提升整个关节的功能状况,延缓病情发展,降低手术干预率,并能够降低治疗风险、减少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关节内注射液透明质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