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东方文明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并已传播到了西方。研究《孟子》的翻译问题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深远的意义。 苏格兰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是全面系统地翻译中国经典的第一人,其《孟子》译本极具代表性,百年来一直被奉为标准译本。本文选取理雅各的《孟子》英译本,依据功能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系统地从语言与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探求理雅各翻译中国古代经典之策略及其意义。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孟子》的来源、内容、语言风格、历史地位及影响,描述了《孟子》在西方的传播,其中重点介绍理雅各的《孟子》英译本,并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研究情况。第二章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者列举了众多实例从词汇、句法、风格三个层面上深入分析理氏译本与原文的对等问题,阐述理想的译作应在内容、形式、结构、风格上反映原文风貌的观点,使译语读者阅读译作时产生与原语读者阅读原作时产生类似的感受。第三章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了理雅各对于文化因素的处理技巧,其中主要分析介绍了他的直译加注法,音译加注法和意境译法。这些翻译技巧有助于保留原语文化形象并为目标语增添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