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发展态势凶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可避免的影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以本土文化为基点,以国际经验为借鉴已成为各国国家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但并不是任何一国的教育经验都可资借鉴,厘选适切的参照国家是关键。英国在1988年后,课程开始走向“国家集权化”,而在意识到由此引致的弊端后,又开始放权于学校和教师,并且试图制衡国家、地方、学校三者的权力关系。这恰恰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路向吻合,我国课程权力主要集权于国家,新课程改革就是对国家、地方以及学校三者之间课程权力的调试,在改革国家集权的同时,又避免走向另一极端。可以看出,1988年至今的英国课程改革的路向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路向存在众多相似处,通过对这一时期英国中小学课程政策的梳理可以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借鉴。自1988年以来,英国历经课程政策的多次嬗变,期间尽管硕果累累、枝繁叶茂,但也历经坎坷、步履蹒跚。根据课程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本文以时间为轴将英国中小学课程政策分为1988年至1997年、1997年至2007年、2007年至今三个阶段。课程政策并不是“价值无涉”,它以一定的价值为指导,没有价值指引的课程政策是盲目和混乱的。只有深度扫描课程政策中多元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才能澄明课程政策的本质。由此本研究以支持英国中小学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作为旨归,但是由于价值取向具有内隐性,它需要以具体的课程政策为载体,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个时期的课程政策的产生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背景。因而,政策背景、政策内容、价值取向形成了研究任何一个时期课程政策的基本架构。本研究结合课程政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并对课程政策内容进行深度透析以全面找准某一时期课程政策所表征的价值取向。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在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找准本研究的立足点,构建研究理路。第二、三、四部分分别解读1988年至1997年、1997年至2007年、2007年至今的课程政策,每一时期的课程政策研究遵循从价值背景、政策内容、价值取向的逻辑结构,自然形成“形而中”、“形而下”、“形而上”的三位一体的价值问题。通过梳理发现,1988年至1997年英国中小学课程政策主要展现出新保守主义、注重效率、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1997年至2007年英国中小学课程政策则呈现出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交融、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共生的价值取向,2007年至今的英国中小学课程政策趋向于新自由主义、公平为主兼顾效率和个人本位的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