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史诗《玛纳斯》的传承与保护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pi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纳斯》史诗是柯尔克孜族(Kirghiz/Kyrgyz)人民以口头形式世代相传英雄史诗杰作。从19世纪以来,《玛纳斯》史诗的多学科价值就得到各国学者们的充分肯定和深入挖掘。它作为柯尔克孜族人民各种艺术形式的源头活水,其文化艺术的再生能力不仅体现在它的活形态演唱当中,也存在于其深厚的而丰富的内容,与其相关联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当中。与这些相关联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活动早已经形成了《玛纳斯》史诗特有的广阔历史文化空间,而这些历史文化空间成为口头史诗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现代化的加速和城市化的普遍,游牧生活的变化等原因,柯尔克孜族民间史诗传承趋于决断,另外随着生活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牧区生活方式族社会由传统步入向现代化过程中,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传承出现极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青年一代的审美,兴趣进入了转型期,已经很少有人在意民间艺人的存在以及民间作品。很多史诗歌手们因社会原因放弃演唱或对自己所拥有的职业丧失信心,尤其是在世的史诗歌手都已是高龄,有的史诗歌手的记忆在严重退化,史诗传承人越来越少,活形态的史诗演唱传统快速地消失。如不及时对他们和他们的演唱活动进行全面的科学调查,记录他们所知道的文本和他们继承的口头程式,再过几年我们就不可能再拥有那活形态的史诗,而留下传统的文本诗史而已。  我在这论文中我用国外史诗演唱活动的理论来解说柯尔克孜史诗传统,并结应用民俗学,民族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的知识,对柯尔克孜族的生活地区进行田野调查,采访史诗演唱艺人,在这的基础上对现代的史诗传承及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论文分成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选题意义,目的,内容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等;第二部分,是史诗《玛纳斯》的民间传承;第三部分,通过实际调研材料,介绍《玛纳斯》的传承现状;第四部分,介绍《玛纳斯》的学术研究;第五部分,介绍《玛纳斯》作为非物质文物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对现有的政策加以讨论,提出新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从清代后期,特别是自光绪年间,潮汕地区兴起的慈善性质的宗教公共团体组织网络—“潮汕善堂”的产生及其附属仪式。善堂并非潮汕地区的独特发明,而是伴随着明清以来善堂
宗教作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历史文化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为了保持其社会作用的有效性和活力,宗教总是经历着一个又一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从而与一个个不同地域
改革开放给我国的各少数民族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形成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如果仅仅沿海一带进入“现代化”,而西部地区以及各散居的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