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kn2a基因在小鼠肝切除后肝脏再生中的作用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uai88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全球最新癌症报告》,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的新发病例中排名第六,且预后极差。目前,肝癌这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仍然是以手术切除方式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各种因素使得肝癌术后再生功能不良而严重限制了肝切除这一有效治疗手段的应用。因此,积极探索肝脏再生功能的潜在机制,促进肝切除后残余肝脏再生修复的研究是肝脏疾病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ink4a/arf基因又称cdkn2a基因,位于人类第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ink4a的三个外显子编码P16INK4a蛋白;而arf编码P14ARF(小鼠为P19ARF)蛋白,arf基因的第2个外显子在ink4a的替代阅读框中翻译,其产物与INK4A蛋白无关。虽然INK4A与ARF不是同种型,没有任何氨基酸同源性,但二者均表现出了显著的肿瘤抑制功能,即使程度不同,但二者对自发性肿瘤或致癌物的易感性均有增加。此外,二者还在调节细胞周期、介导细胞衰老等方面发挥相似作用。基于cdkn2a基因在细胞周期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其在小鼠肝脏生长及再生方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对普通C57BL/6JNju小鼠行经典的大部分肝切除模型(70%PHx),检测术后24、48小时(hours,h)小鼠肝脏的组织病理损伤情况、血清学肝功能指标的改变以及小鼠肝脏再生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引种cdkn2a基因敲除小鼠,分别对8-10周龄的,体重25g左右的雄性小鼠行经典的大部分肝切除模型(70%PHx)及扩大肝切除模型(86%EHx),术后24h、48h、72h收集标本,称量小鼠体重、残余肝重,检测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计算残余肝脏再生率(残余肝重/标准肝脏重量*100%)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PCNA等,提取肝脏组织蛋白,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从而探究cdkn2a基因对小鼠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的影响。结果普通C57BL/6JNju小鼠经肝部分切除术(70%PHx)后表现为肝脏组织病理学散在的脂质淤积伴随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升高,术后24小时最为显著。在小鼠70%肝大部分切除模型中,相较于野生型小鼠,cdkn2a基因敲除小鼠具有以下表现:1)术后24小时,肝细胞病理学改变相对较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恢复更快;2)术后相同时间点,肝细胞的增殖现象更明显。对于cdkn2a基因敲除的小鼠,我们发现其无论是在70%肝大部分切除术还是86%肝脏扩大切除术时,术后1-3天都表现出了较野生型小鼠更小的损伤,并伴随术后组织学损伤更快的恢复、血清学肝功能指标转氨酶的异常值更快地降低及术后相同时间内更剧烈的细胞增殖现象。随后我们将cdkn2a基因敲除小鼠应用于更贴近临床实践中的小肝综合征患者病情的86%扩大肝脏切除模型中,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70%肝大部分切除模型类似,cdkn2a基因的敲除促进了小鼠术后肝细胞的增殖现象,进而促进了小鼠肝功能的恢复,加快了小鼠肝再生的进程。结论cdkn2a基因在小鼠的肝脏切除后的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敲除cdkn2a基因显著增加了小鼠应对肝脏切除这一损伤的抵抗能力,并显著加快了术后肝脏功能及肝体积的恢复进程。
其他文献
出口退税是增值税国内环节与进出口环节的重要连接点,是打通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重要政策工具。为规避国家对骗取出口退税的监管,不法分子的手法不断变化升级,更具隐蔽性。本文结合近年来税务和海关部门查缉的骗取出口退税实践,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传统模式以外的骗取退税的新模式进行梳理,并从地方经济发展、税收管理体制、监管部门分工等方面分析造成骗税的外部因素。为更好地防控出口骗税,发挥出口退税在国际国内经济
期刊
期刊
研究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作为一种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疾病,其整体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给整个社会公共卫生资源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大量研究表明SAH后的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且神经炎症在EBI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
学位
目的: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和病理生理基础,包括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椎体滑脱,主要表现为腰背痛,神经感觉异常,行走困难等,其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之一。目前,国际椎间盘退行性变仍采用对症干预治疗,不能从根本上减缓或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关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病机制
学位
第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特异性circRNAs、miRNAs和mRNAs的筛选研究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全身性炎症和病理性成骨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骶髂关节和脊柱。AS通常于20岁或者30岁左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1。AS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和放射学的标准。骶髂关节炎的放射学证据是该疾病的晚期特征。早期诊断和治
学位
期刊
在老龄化人群中,尤其是绝经后妇女,骨量和骨微结构迅速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和其他溶骨性疾病的发生。骨质疏松的本质是骨微结构的破坏,这是成骨细胞主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主导的骨吸收(主要是骨吸收)之间失衡的结果。因此,对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研究与开发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成为治疗此类溶骨性疾病的重点。现阶段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如双磷酸盐、迪诺塞布单抗等药物虽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其副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甘草查尔
学位
期刊
期刊
目的小儿恶性肿瘤是儿童罕见疾病,是造成儿童死亡第二大原因,0-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从1975年的116/1000,000上升至2017年的160/1000,000,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手术切除是最常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对于晚期及转移性患儿而言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对于早期诊断和更好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转录因子FOXM1在儿童常见恶性实体肿瘤中的表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