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能效海量机器类通信安全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ochi7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MTC)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将成为支撑物联网与泛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并渗透至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环境、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各行各业,推动泛在智能物联应用爆发式增长,驱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攀升。然而,mMTC业务呈现出不同的流量模式且特征各异,例如上行通信占优、超高能效、超长寿命、短数据包传输、超低复杂度、精确定时、非连续数据不定时传输、多级别延迟容忍性、激增的开销和控制信令等特点,使得传统的通信协议设计难以支撑mMTC业务多样化的服务质量需求。而且,mMTC设备接入网络必然会造成网络的过载并产生海量数据,进一步加剧网络资源分配的挑战性,使得小型且能力受限的mMTC设备面临着高能耗及海量数据处理的巨大困境,更使得安全通信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因此,如何解决上行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系统中 mMTC 设备能力受限约束下的高能效与安全传输这一核心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还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难题,针对海量设备连接、上行通信占优、mMTC设备能量受限、传输数据包长度受限、安全能力受限及计算能力受限等关键挑战,开展面向高能效海量机器类通信安全技术研究,具体包括上行协作NOMA低功耗传输技术、短数据包高能效上行传输技术、上行安全传输增强技术和计算任务高能效安全迁移技术。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mMTC设备能量受限问题,考虑传输时间和mMTC设备传输功率约束、大连接以及上行通信占优等特性,提出基于NOMA协作传输的最小化mMTC设备上行传输总能耗的传输时间与功率联合优化方案。设计mMTC设备分簇机制,其中根据mMTC设备剩余能量及地理位置信息动态更新簇头选择。并提出上行协作NOMA传输方案,在传输阶段,每簇内的MTC设备共享时频资源,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本簇的簇头处;在协作阶段,每簇内被选作簇头的mMTC设备共享时频资源,且作为中继将接收到的组员的数据及自身待传输的数据传输至基站处。进一步,提出基于比例的传输时间分配算法,并根据分配的传输时间得出mMTC设备的传输功率。与基于TDMA的功率分配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将mMTC设备上行传输的平均能耗降低了 16.7%。(2)针对mMTC设备传输数据包长度受限问题,考虑可用子信道使用限制和mMTC设备传输功率约束、大连接、上行通信占优及大量短数据包传输等特性,提出最大化mMTC设备短数据包上行传输可达有效能效的子信道与传输功率联合优化方案。考虑短数据包传输对NOMA系统接收端的影响,建立非完美串行干扰删除解码时的残留干扰模型,并基于有限长编码理论定义了可达有效能效。考虑短数据包最小传输速率、子信道使用限制及mMTC设备最大传输功率约束,建立短数据包上行传输可达有效能效优化模型。基于多智能体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分析了子信道分配问题,并提出一种基于Q-learning的子信道分配算法。基于Dinckel算法将属于分式规划的可达有效能效优化问题等效为相应的减式非凸优化问题,并基于凸差理论将相应的非凸问题转化为凸问题,进而得到最佳传输功率。与基于OFDMA的联合子信道与功率分配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将mMTC设备短数据包上行传输的可达有效能效提高了 5.93%。(3)针对mMTC设备安全能力受限问题,考虑可用子信道和传输功率使用限制、海量连接容易受到窃听攻击等因素,提出最大化mMTC设备上行传输安全容量的子信道与传输功率联合优化方案。基于物理层安全技术定义mMTC设备在上行系统NOMA中的安全容量,在子信道使用限制及MTC设备最大传输功率约束条件下建立最大化mMTC设备安全容量模型。将功率分配问题建模为非合作博弈模型,其中每个自私且理性的mMTC设备通过选择最佳的传输功率策略最大化自身安全容量。证明了该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存在性,给出该纳什均衡唯一性的充分性条件,得到每个MTC设备的最佳传输功率,提出分布式功率分配算法。针对子信道分配问题,每个mMTC设备可以选择多个最佳的子信道使用,每个子信道也可以供多个具有最佳安全容量的mMTC设备共享,提出了双重优先级的子信道分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快速收敛,与基于OFDMA的最大化上行传输安全容量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可有效提高无线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并将mMTC设备上行传输的安全容量提高了 71%。(4)针对mMTC设备计算能力受限问题,考虑无线资源和计算资源约束、mMTC设备高能效及计算任务安全迁移等需求,提出最大化mMTC设备计算任务安全迁移能效的计算资源和无线资源联合优化方案。基于物理层安全技术定义计算任务安全迁移速率和能效,并提出基于NOMA的移动边缘计算中继协助的计算任务安全迁移模型。在计算任务时延、计算资源与无线资源约束下建立最大化计算任务安全迁移能效优化模型,其中给定无线资源时,将联合优化问题等效为计算资源受限的背包问题。在给定计算资源时,将具有无线资源耦合的计算任务安全迁移能效优化问题分解为子信道分配和功率分配两个子问题,并提出基于多对多匹配理论的子信道分配算法。基于Dinckel算法将属于分式规划的计算任务安全迁移能效优化问题转化为相应的减式非凸问题,并基于凸差理论将非凸问题转化为凸问题,进而求解出计算任务安全迁移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快速收敛,与基于NOMA的最大化计算任务安全迁移速率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将mMTC设备计算任务安全迁移能效提高了193.3%。
其他文献
目的 探析自然分娩初产妇使用无痛分娩技术对产妇分娩结局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1月—2021年3月以双盲法对该科室收治的82例自然分娩初产妇实施临床分组,41例采取常规分娩技术产妇入选对照组,41例采取无痛分娩技术产妇入选观察组,观察产妇产程差异;从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入手,评估产妇分娩结局;观察产妇泌乳功能改善情况,对比自然分娩率.结果 较之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280.87±12.75)min、(50.31±5.32)min、(342.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系统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为偏远地区提供无线网络覆盖,也可以作为地面通信网络与卫星通信网络之间信息传递的有效中继。此外,由于UAV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巡逻和灾难恢复、搜救和货物运输等。为了确保UAV之间、UAV和地面站之间的安全控制和数据交换,对它们之间安全连通、及可靠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UA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fifth generation,5G)确定了三大类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大规模物联网(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为满足这三类场景下的
氧化镓(Ga2O3),一种直接带隙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电力电子器件,如日盲光电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发光二极管、信息存储器、气敏传感器、透明导电电极等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在Ga2O3的五种同分异构体(α,β,γ,ε和δ)中,β相最常见,稳定性最好,研究最为广泛。然而,β-Ga2O3的单斜结构使其在主流衬底上的外延质量较难提高,其本征的n型导电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功率器件方面的发展
射频识别(RFID)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在现有的解决方案中,无源超高频RFID技术因速率高、响应快、工作范围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标签性能是决定RFID系统表现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针对基于芯片特性实际测量值的超高频RFID标签设计方法开展研究,围绕无源超高频RFID标签的分析与设计、标签芯片特性表征方法、标签天线特性表征方法以及无源超高频温感标签的温敏特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和验证了一
目的 探讨上调miR-200a表达是否可以通过抑制MACC1影响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结直肠癌细胞LoVo分组处理为mimics组(转染miR-200a mimics)、blank组(转染空脂质体)和NC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转染成功后,CCK-8法、黏附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癌细胞增殖、同质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MACC1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00a与MACC1靶向情况.结果 CCK-8法显示,mim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该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纳入的所有对象进行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对比两组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的结果,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完全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进展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种指标监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1.56±0.23)mg/L及凝血功能中纤维蛋白原(4.32±0.51)g/L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
目的 对比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进入该院进行治疗的IMPC患者30例,将其纳入A组;并选取同期IDC患者35例,将其纳入B组.两组均实施改良根治术治疗并在术中获取病理组织标本,观察两组标本实施免疫组化后情况,分析两组的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A组淋巴结转移率(64.29%)、淋巴管侵犯率(84.62%)、软组织侵犯率(84.21%)均高于B组淋巴结转移率(35.71%)、淋巴管侵犯率(15.38%)、
目的 探究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意义.方法 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20年1—12月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肿瘤组织存档蜡块,在病理诊断中对患者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比ER、PR阳性和阴性组患者C-erbB-2表达情况.结果 在100例ER、PR均阳性患者中,有28例患者C-erbB-2表达为阳性,所占比为28.00%;而对于C-erbB-2表达为阴性患者有72例,所占比为72.00%;在100例ER、PR均阴性患者中,70例患者C-erbB-2表达为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血清神经纤毛蛋白-1(NRP-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分析血清NRP-1、IL-8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并测定其血清NRP-1、IL-8水平,分析血清NRP-1、IL-8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NRP-1[(2.34±0.42)、(2.43±0.3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