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宏观经济波动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这一信贷市场中的重要微观主体出发,研究了商业银行异质性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
在文献综述、数据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16家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数据将其分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三大类,并分别从各个角度度量了这三类银行的异质性。接下来在理论部分,进一步分析了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作用机理,同时利用银行资产组合行为的局部均衡模型,对不同属性的银行在货币政策冲击下的不同行为选择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实证分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实证部分,分别对三大类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不同类别的银行在货币政策冲击下的不同反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面对货币政策冲击时,反应更加剧烈敏锐;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更加注重盈利,以及其在资本规模、资本充足率面临的约束,在货币政策冲击下,反应并不强烈。例如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中小银行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贷的投放,但是持有的投资性金融资产反而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
最后本文针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对政府相关部门应如何更好的保证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货币当局应该更多的考虑银行资产组合行为的变动,在此基础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