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新医改背景下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运行现状,找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运作机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和促进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首批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15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服务量和费用的情况,收集和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甘肃省发展年鉴及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综合运用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政策学和社会医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和分析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的状况。结果: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情况:从2008年至2010年,县级医院达标率分别为81.40%、86.05%和97.67%;乡镇卫生院达标率分别为61.4%、70.93%、77.46%;村卫生室达标率分别为41.8%、57.64%、62.9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分别为16.67%、68.75%、92.31%;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率分别为21.6%、24.5%、24.5%;各级医疗机构建设数量不足。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情况:从2008年至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比例分别为88.16%、88.66%、91.29%,城市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情况逐步趋于完善;千人全科医师数分别为0.045、0.056和0.063,数量明显不足。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服务量和费用的情况:从2009年至2010年,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增幅较为明显,增长率为29.11%;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次均费用从35.97元降到了33元,下降率为8.26%;住院次均费用降低了69.17元,下降率为7.38%;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比例逐年增加,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4.32个百分点,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5.21个百分点。从2008年至2010年,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比例分别为35.30%、32.38%、36.35%,平均下降率为25.34%。结论与建议: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薄弱,影响基层医疗机构内在的服务能力和外在的形象,要加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引进、鼓励和培养卫生技术人员,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待遇等方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保持其可持续性;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生体系,充分发挥其“六位一体”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全科医生,同时结合甘肃省中医药发展优势,培养中医全科医师。争取多方资源,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绝大多数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培训是企业内部知识、技能传承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手段。企业要想
<正>十八大以来,随着《预算法》、《财政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指导规范》、《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文件的修订或出台,预算监督制衡机制发生了
兴业银行今年2月份发布公告暂缓办理房地产部分新增授信业务,停办房地产夹层融资业务、房地产供应链金融业务。其他一些银行也相继发布类似公告,谨慎对待房贷。银行业先后大
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资源短缺问题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中国的发展正面临资源短缺的瓶颈。如何开发新资源,为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资源保障,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
<正>电子档案是今后基层财政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工具,它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现结合湖北省当阳市坝陵办事处财政所工作实际加以说明。一、基层
目的:调查各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中医证素、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对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参照Mogensen的糖尿病肾
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大会议中,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并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促
资金流既直接决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又综合反映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流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信息不对称,导致其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关怀服务需求引起社会的关注。上海市作为中国目前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城市,对其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现处于中
自然界中,无论是水、空气、土壤、各种物体的表面、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体腔等均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有害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这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