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降《赵氏孤儿》图像叙事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unken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之一,其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刘向的《新序》和《说苑》则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随后有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该故事流传甚为广泛,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绘画图像作品,包括插图、绣像、连环画等。明代《赵氏孤儿》相关图像主要以版刻插图的形式被分别置于戏曲故事类书籍的不同出目当中。图像主要是文本内容的注解,是文本之附属。此时的图像与文本关系可谓是“图文并立,以文为主”。清代《赵氏孤儿》的图像与文本呈现出“图文分立、以图为主”的关系,即以图为主之插图本使该时期的《赵氏孤儿》图像具有了较为独立的存在形式,并逐渐成为能够以图言说的图像式“语言”。《赵氏孤儿》的现代图像则主要以连环画最受青睐,而连环画的图像与文本关系则表现为“图文并立、以图为主”。图像成为了图文之主导,文字却成为了图像之注解,连环画将图像叙事功能作了进一步的强化。明代以来《赵氏孤儿》图像和文本关系由“文本主导”向“图像主导”之转变,体现出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映射出美术造型的变化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赵氏孤儿》故事接受与理解之内在关联。明代以来《赵氏孤儿》图像虽然源自同一故事原型,但在各个历史时期,图像造型和场景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明刊《赵氏孤儿》插图本的图像作者往往选择文本故事中,起承转合处的关键情节加以图像再现。清代《赵氏孤儿》图像在明代的基础上呈现出“符号化”倾向,即以部分关键情节的插图人物和场景,指代《赵氏孤儿》故事。现代连环画艺术家常用更多数量的图像去再现故事中的高潮部分情节,也就是有意将关键情节进行视觉描绘的放大,以图像造型拉伸文本的叙述时空。本文以美术学科为本位,将《赵氏孤儿》相关插图、连环画等置于图像叙事的视域中,对明代以来以《赵氏孤儿》为主题的图像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出文本叙事对于绘画造型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刊讯10月21日,北京市中小学校免费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新闻发布会在市疾控中心召开。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邓瑛等相关负责人到场并回答 News of this journal on October 2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装载机变矩器工作油温过高属于常见故障,发生故障时装载机工作无力,同时油温过高也加速了液压油的氧化,使之丧失了润滑性能,导致密封件的损坏,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通过实例
期刊
一个水泥坪大院,两个门楼平时关一个开一个,挂两个号码相连的门牌号45~47.两排花甬中间界碑似的,搁一口闲置的井.水质碱味重,父亲用来浇花.酷暑时,垂下吊桶,冰镇西瓜、荔枝和
期刊
目的观察压力蒸汽灭菌两种化学监测批量放行包的应用情况,提高化学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方法,对自制监测包和标准监测包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A组自
对于业内人士来讲“合作设计”的概念是因为境外设计公司对当地的各方面情况不了解,相关的政府部门又无法管理等原因而形成的一种国内外设计公司合作的方式.但是其他方面对“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经济的推进,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转型、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这些都改变了人们单一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