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热缺血时间对DCD供体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t268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外科手术技术不再是影响肝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在过去的10年中,等待肝移植的病人数量稳步增长,而用于移植的供者器官数量却没有相应增长。为此各国学者正努力开展新的移植技术、拓展边缘性供肝来源,让更多肝病患者受益。心死亡供者(donors of cardiac death,DCD)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供者三大来源之一。心死亡供肝因经历较长的热缺血时间,供肝将经受更大的损伤。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ROLT)具有更多的优点,成为研究器官保存、肝脏缺血再灌注、免疫抑制剂、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机制等方面最常采用的动物模型。本实验拟建立DCD供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并初步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限对DCD供肝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影响。   方法   经阴茎背静脉注人肝素钠500U,开胸血管钳夹闭心脏基底部致使心脏停搏,造成DCD供肝热缺血模型,建立大鼠DCD模型。然后按Kamada“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后,根据供肝获取前经历心死亡热缺血时间不同分为0min(WITO组)、10min(WIT10组)、20min(WTT20组)和30min(WIT30组)4组。观察大鼠死亡原因以及比较各组术后1月大鼠存活率。   结果   在成功建立心死亡供肝肝移植模型的过程中,供体手术时间30~40min(平均35min)。供肝冷保存时间均为1h。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15~22min(平均18min),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套管分别约需3min和2min。无肝期20~30min(平均25min),受体总手术时间50~65min(平均60min)。大鼠术后24h内死亡视为手术失败,共计28只死亡,其中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漏6例(WITO组1例,WIT10组1例,WIT20组和WIT30组各2例),肺栓塞13例(WITO组1例,WIT10组3例,WIT20组3例,WIT30组6倒),腔静脉血栓5例(WITO组1例,WIT10组1例,WIT20组1例,WIT30组2例),肝下下腔静脉套管脱落和慢性出血4例(WIT0组0例,WIT10组0例,WIT20组与WIT30组各2例),总体手术成功率为88%。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大鼠1周存活率明显下降,WIT0组、WIT10组、WIT20组和WIT30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93%(25/27)、88%(23/26)、75%(15/20)和53%(10/19);第二周的存活率分别为81%(22/27)、69%(18/26)、40%(8/20)和21%(4/19);第三周的存活率分别为63%(17/27)、38%(10/26)、15%(3/20)和11%(2/19);第四周的存活率为37%(10/27)、19%(5/26)、5%(1/20)和0%(0/19),Log-rank分析发现WIT0组、WIT10组、WIT20组、WIT30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X2=37.05,P<0.05)。   结论   在Kamada“二袖套法”的基础上,模拟建立大鼠心死亡供体模型,能很好的模拟临床心死亡供肝肝移植。研究发现DCD大鼠热缺血时间越短,移植后大鼠存活率越高,热缺血时间20分钟以内的大鼠原位肝移植均获得较好的短期存活率。
其他文献
[背景]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又称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