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时从国家战略角度明确赋予了大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这是他在肯定大学既往的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的同时对高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大学校园精神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其德育功能的发挥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完成,都离不开对其进行有效传播。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手机、微博、博客等新兴媒体纷纷出现,形成了全新的媒体环境。大学校园精神要获得有效传播必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形成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例如传播方式更具双向交互性、传播范围更趋整体开放性、传播形式更具多样融合性、传播时效更显多向即时性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主体认识基础较好,传播的受众面得以极速扩大,传播容量日趋增大,传播形式更加现代化,这些使得传播效果得以快速提升。但我们也看到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精神传播的重要性遭忽视、传播难度加大、传统校园精神传播的权威被消解、校园主流网站吸引力受到挑战,同时传播还受到来自西方和国内敌对势力的种种威胁。全面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校园精神传播的影响对提高传播的时效性至关重要。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获得的种种机遇、受到的诸多挑战和威胁,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应对威胁,创新大学校园精神传播途径,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创新可以借助传播学理论,从传播要素角度出发探讨传播过程的优化。为此可以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精神传播队伍建设,培育新型校园精神传播队伍来优化主体条件;通过开辟校园精神传播网络新平台,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倡导“校园公民记者”自觉传播,设立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以促进传播媒介的融合;通过增强校园精神传播启动时效,优化校园精神传播运行过程,完善校园精神传播保障体系,强化校园精神传播效果等措施以完善传播机制来促进校园精神传播过程的整体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