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 筛选糠秕、球形马拉色菌感染 THP-1、HaCat、SZ95 皮脂腺细胞模型中最佳感染条件,为后续炎症小体研究提供依据。 2. 寻找马拉色菌感染细胞模型中实用染色方法。 【方法】 1. 马拉色菌及细胞培养:用改良Leeming-Notman培养基培养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CBS1878)、球形马拉色菌标准株(CBS9597),用PBS调整菌悬液浓度至1×109个孢子/ml。THP-1细胞用25 nM佛波酯RPMI-1640完全培养基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HaCat细胞、SZ95细胞分别用DMEM完全培养基、Sebomed完全培养基培养。 2. 感染方法:10~40个感染复数(MOI)糠秕或球形马拉色菌加入THP-1、HaCat和SZ95细胞中培养6~48 h。 3. 染色方法:40 MOI糠秕马拉色菌感染HaCat细胞12~24 h,用下述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内外孢子。半薄切片作过碘酸-雪夫(PAS)染色,细胞爬片作瑞氏-吉姆萨(Wright-Gimesa)染色、双荧光染色[钙荧光白(CFW)+DiO、CFW+DiI、CFW+ 鬼笔环肽、FUN-1+DAPI]、三荧光染色[CFW+DiI+ 吖啶橙(AO)、CFW+ 鬼笔环肽 +AO、CFW+ 鬼笔环肽 +DAPI、CFW+Actin-Trakcer Green+ DAPI、FUN-1 + 鬼笔环肽 + DAPI、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麦胚凝集素(FITC-WGA)+ 鬼笔环肽 +DAPI]。 4. 孢子吞噬率:采用CFW+DiI荧光染色、半薄切片PAS染色,高倍镜(×400)下观察250个细胞,内吞孢子阳性细胞百分率代表孢子吞噬率。 5. 半胱天冬酶(Casp)-1检测:20 MOI糠秕、球形马拉色菌感染THP-1细胞,30 MOI糠秕、20 MOI球形马拉色菌感染HaCat细胞,30 MOI糠秕、球形马拉色菌感染SZ95细胞,Western blot检测4个时间点Casp-1水平。 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染色方法比较用卡方检验,最佳MOI筛选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Casp-1水平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 染色方法的筛选:PAS染色、CFW+DiI双荧光染色可清晰显示细胞内外孢子,但瑞氏-吉姆萨染色、其它荧光染色不能清晰显示。CFW+DiI荧光染色与半薄切片PAS染色计算细胞内孢子吞噬率,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马拉色菌感染细胞中孢子吞噬率:4个不同MOI糠秕、球形马拉色菌感染THP-1、HaCat、SZ95细胞6~48 h,孢子吞噬率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升高,一般在24~48 h达高峰(P<0.05)。糠秕、球形马拉色菌感染THP-1细胞时,20~40 MOI组孢子吞噬率在6~24 h明显高于10 MOI组(P<0.05),而30 MOI组孢子吞噬率一般与20 MO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aCat细胞中,30、40 MOI糠秕马拉色菌感染所致孢子吞噬率在12 h、24 h一般明显高于10、20 MOI组(P<0.05),而20~40 MOI球形马拉色菌感染所致孢子吞噬率在6~24 h明显高于10 MOI组(P<0.05)。在SZ95细胞中,30、40 MOI糠秕马拉色菌感染所致孢子吞噬率在6~48 h明显高于10、20 MOI组(P<0.05),而30、40 MOI球形马拉色菌感染所致孢子吞噬率仅在6 h、24 h明显高于10、20 MOI组(P<0.05)。 3. Casp-1水平变化:糠秕、球形马拉色菌感染THP-1、HaCat、SZ95细胞后Casp-1水平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球形马拉色菌感染THP-1细胞在12 h达高峰(P<0.05),余者在24 h达高峰(P<0.05),48 h均明显减少。 【结论】 1. 半薄切片PAS染色和CFW+DiI荧光染色均可清晰显示细胞内外孢子,但CFW+DiI荧光染色简单易行,适用于检测细胞模型中马拉色菌感染情况。 2. 以MOI较小、孢子吞噬率较高为准,糠秕、球形马拉色菌感染THP-1细胞的最佳MOI为20;糠秕、球形马拉色菌感染HaCat细胞的最佳MOI分别为30、20;糠秕、球形马拉色菌感染SZ95细胞的最佳MOI为30。 3. 以达到Casp-1最高水平为准,球形马拉色菌感染THP-1细胞的最佳时间点为12 h,余者均在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