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锚节点抗干扰定位技术的理论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her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在监测环境内形成的一个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交通、医疗、航天等领域。位置信息对于传感器网络的监测活动至关重要,因此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目前大多数定位算法均假设网络部署在理想无干扰的环境下,干扰可分为人工干扰(如人为攻击等)和天然障碍物(如地理环境等)。传感器节点所处环境的干扰因子可能会影响到锚节点的定位性能。由于环境存在干扰性,如果网络中参与定位的锚节点被干扰,那么基于锚节点的定位信息就会出现偏差,导致获取的信息失效,产生虚假定位,未知节点若利用这些错误信息进行自身定位,将会严重降低定位精度,进而影响整个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因此,如何在有外界干扰的条件下实现系统定位、提高传感器节点的抗干扰定位能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针对上述研究课题,在研究了大量节点定位技术的资料后发现,目前移动锚节点定位技术开始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取得了很好的定位效果,系统中避免了使用复杂的测距设备。其中包括一系列典型算法,文献[36]提出的NAL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移动锚节点定位算法。对典型算法做了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一系列算法都假定移动锚节点所处的环境是无干扰的,未知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正确的。本文对文献[36]中的经典NAL算法进行了锚节点干扰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节点抗干扰定位算法。依次提出了节点抗干扰一次定位法和二次定位法。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定位能力,对原算法提出了基于外界环境的自然干扰模型分析,将模型进行了简单化处理,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移动锚节点抗干扰定位技术的原理和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与文献[36]的NAL算法相比能够明显地提高定位精度,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翼状胬肉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翼状胬肉患者68例(73眼)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
在短波通信系统中,由于语音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音的污染,在接收端的语音信号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会使语音信号的可懂度大幅降低,影响通信质量。在这种背景
传统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TCP)是针对有线网络设计的,随着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引入,这些TCP协议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认知无线网络的周期性频谱感知、主用户活动
互联网新闻因即时性强、涉及面广等优点,是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建立以话题为主线的信息组织模式、快速有效地检测出新话题以及热门话题,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它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社交网络服务的兴起,形成了各类在线社会网络,为社会网络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而在线社交网络上的用户行为,也引起了人类行为动力学研究的关注,为人类行为动力学研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节点的能量有限,如何高效使用能量是现今研究的核心问题。分簇路由协议通过网络的层次化管理,有效控制了网络的能量消耗,延长了网络寿命。而基于移动Sink
[目的]本研究以16S rRNA为分子标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探讨3种水平体细胞鲜奶样品中细菌种类、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方法]选取江苏某牧场45头奶牛鲜奶样品,分为健康、
学位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增长和无线接入技术的惊人发展,人们对无线视频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视频流在网络传输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网络视频是一种基于数字流媒体
盲源分离(BSS)技术是现代信号处理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多用户通信、阵列信号处理及医学信号处理等许多领域。解决盲源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