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分析与应对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x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城市的生命,水源是城市居民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水源地则是为城市生存发展提供清洁、优质和充足水源的生态环境基础。然而,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水源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由于水源地具有与一般水体不同的特殊性和易损性,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目前还难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情况下,将研究重点放在水源地风险分析和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应对及快速处理上,就成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水源地环境安全的关键,也是城市水源地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因此,从水源地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进行风险评价和应急处置理论及方法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对突发性环境事故问题的相关研究,并重点关注了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在此基础上,对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相关理论作了简要阐述,包括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定义、污染的来源、分类及事故的特征等。 论文针对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具有“时序性”的特点,构建了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体系——“时序评价体系”,将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分别相应地提出“事前风险评价”、“事中应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三个子系统。其中“事前风险评价”包括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和对比风险评价两部分,前者目的在于评估原水水质现状及确定主要处理的污染物,后者目的在于确定事故风险源及事故发生后的重点保护对象;“事中应急处理”侧重于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评估及现场处理,强调快速、准确地预测事件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事故的危害;“事故善后处理”是事件的后续处理,目的在于评价和补偿事故的损失,挽救事故的不良社会影响。论文对东莞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事前风险评价”子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确定六价铬(Cr6+)为重点处理污染物,同时识别出突发污染事故的主要风险源有两个:1)工厂事故排放和企业偷排,2)货运交通事故(翻车),并对各自来水厂的取水风险作了排序;建立了东江三角洲网河区的一维潮平均水流水质模型,将其运用到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评估上,同时提出了自来水厂应对该事件的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公路设计水平的提高和路网的完善,公路桥梁已延伸至潮汐河道和近海海港。但是河口地区也是洪潮灾害频发的区域,大型桥梁的建设对桥墩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工
本文针对混凝土坝裂缝问题,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熵理论、混沌理论、相空间重构等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了混凝土坝裂缝发展演化过程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大,采用桩基形式的工程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应用范围涉及到大型厂房、高层建筑、铁路和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电力、海洋平台、水利等各工
水是一切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随着我国城镇化制度发展及住房制度的深化改革,各行业的用水量急剧地增加,且我国在再生水、雨水、海水利用等方面还处于比较
中共十八大报告用"美丽中国"这一充满诗意和想象的文学词语来刻画生态文明建设所达到的目标,两型社会的建设则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必须途径."两型社会"视阈
在梳理了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问题后,通过对我省城镇化现状的分析,提出从注重规划转变为注重规划管理,完善市场机制,鼓励多元化资本参与建设,构建完备的
开敞式进水池内流速小,水位变幅大,易形成表面涡。开敞式进水池添加盖板形成封闭式进水池,可以有效遏制表面涡的发生和降低漩涡强度,但封闭式进水池流速大,易形成水下涡,对于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研究领域,它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三维注册技术作为增强现实技术中最关键、也是最难有效解决的技术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市区规模扩张迅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相比而言,益阳这样的小城镇建设却显滞后,束缚城镇化进程.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了两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以"两型"
长株潭城市群在湖南省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长株潭城市群拥有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等优势,同时生态环境、人口生态压力、产业结构等制约其发展.政府应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