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约束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l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后半叶金融发展深化以来,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金融在经济大环境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金融体系对经济发挥的作用已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领域。宏观上,金融业对GDP的贡献不断提高;微观上,聚焦个体企业,金融化表现为企业由开始涉猎金融领域,将原有资本由实体经营领域转移到金融领域。本文在理论部分的分析表明,关于微观上金融化对企业的影响较为复杂,存在着正面影响的“蓄水池效应”与负面影响的“挤出效应”。“蓄水池效应”认为同实体经营投资相比,金融投资具有周期短、收益高,并且收益相对可预期的特点,因此出于对内部流动资金的需求与多元化投资等因素,企业增加金融投资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也会为原有实体经营业务提供蓄水池的作用;“挤出效应”则认为,短期金融资产的高收益可能会使得企业盲目的进行金融资产配置,企业可能会为了高收益而盲目的进行套利,反而会忽略本身的实体经营活动,本末倒置,影响原有经营活动的发展,形成“挤出效应”。尽管理论上金融化对企业的影响并不统一,但也无法阻止金融化进程不断加深。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国内需求增速开始放缓,原有的劳动力等红利逐渐消失,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实体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实体企业也在开始找寻新的发展出路;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金融深化的发展,国内金融市场逐渐成熟,金融投资带来的高收益不仅可以增加企业收益,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因此实体企业开始涉猎金融领域,加大对金融的投资活动,分享金融领域的一杯羹,高新技术企业也不例外。基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国内背景,创新驱动发展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着眼于在创新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在融资约束下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化与研发活动投入的关系。不同的行业特征,导致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市场环境等不一样,作为以创新研发谋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维持持续的创新活动研发,其需要稳定不断的资金来源,但由于研发活动周期较长、收益回报较晚,并且存在着不确定性较高的特点,其内部资金无法充分满足研发资金需求,只得寻求外部融资。然而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业性质,其研发活动的保密性较高,不便于将太多信息公之于众,信息的不堆成也阻碍了企业的外部融资,因此形成了融资约束。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的外部环境下,资产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首先从国内外背景进行阐述,再基于金融深化理论、蓄水池效应、挤出效应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了国内高新技术的金融资产配置对R&D投资的作用机制和具体影响。本文选取2012年至2019年部分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别借鉴学者普遍采用的SA指数与FCI指数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分别构建了模型1和模型2来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及融资约束对R&D投资的负向影响。随后,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与R&D投资的作用关系。最后实证研究了在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下,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对研发投入影响的变化。根据实证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国内高新企业的R&D投资存在着外部融资约束;(2)外部融资约束制约着国内高新企业的研发活动;(3)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能够促进其研发投入;(4)融资约束的提高会冲减高新技术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研发投入的蓄水池效应。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合同僵局问题引发学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该问题的妥当解决,有学者主张赋予违约方以合同解除权,另有学者出于防止违约方滥用解除权的考虑,提出司法解除的方案,还有学者力主借鉴德国法特别终止制度增设继续性合同基于重大事由解除权。虽然《民法典》第580条第2款增设了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的规则,但关于该问题的争论仍未平息,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在合同僵局的应对上,多数学者都是经由某一案例(多为“新
学位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已较为成熟,但是过往的研究往往关注整个A股或者高新技术行业,针对某个具体行业细分领域的研究较少。医药生物行业具有区别与其他行业的特点,医药生物行业的研发活动具有周期长、风险高、投入高的特点,研发的产品是药物和器械等,受到政策和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药物和器械的研发、临床试验、上市申请、生产销售都需要各项审批,研发活动难度高、时间周期长的同时,也代表着未来可能的高收益,因此本文
学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极度膨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这场攻坚战中污染防治至关重要,特别是要妥善处理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两高一剩”企业。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解决污染防治问题,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已成普遍共识,尤其是其中规模最大、发展最为成熟的绿色信贷。为了大力推行绿色信贷,相关部门于2007年首次提出绿色信贷的概念,并在之后逐步丰富绿色信贷的内涵并
学位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转变。但是经济体量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贫富分化、地区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经济问题是我国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普惠金融的出现、特别是近年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
学位
深港通是继QFII和沪港通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羊群效应一直是金融学领域的热门问题,根据过去的文献,受“追涨杀跌”风气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始终拥有明显的羊群效应。在富有经验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引入后,中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否减弱,境外机构投资者自身是否也存在羊群行为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已是大势所趋,而深港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可以更为
学位
自2014年首例信用债违约以来,信用债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伴随着违约事件的频发,其中2018年发生违约的“16环保债”以及“17印记娱乐CP001”都属于控股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而在一系列负面事件影响下最终出现流动性违约的案例。股权质押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其相较于传统融资方式有着资金到账快,不影响出质人股东权利行使等多种优势。但是高比例的股权质押若发生二级市场连续下跌跌破预警线及强平线的情况,可能会带来
学位
2018年资管新规的问世,对我国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机构等各金融主体的资管业务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来说,传统保本理财由于刚性兑付被打破终将在历史上销声匿迹,而作为后继者的结构性存款在兴起之初也存在着诸多漏洞,监管当局多次出台政策杜绝“假结构”存款横行。近年来结构性存款产品越来越丰富,产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虽然不再存在“假结构”现象,但是现有的结构
学位
本文对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纽带、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2013年至2020年的城投债数据,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模型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地方政府财政、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发债平台发行的城投债发行利差与地方政府财政、经济实力较弱的地方发债平台发行的城投债发行利差存在显著差异,即隐性担保能显著影响城投债发行利差。且地方政府财政实力越强,城投债发行
学位
金融脱媒不是一个常被提起的概念,但如今它已渗透到了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当中。目前学术界关于金融脱媒的定义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脱媒是指资金绕开作为中介载体的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双方之间直接进行交换的一种方式;狭义的脱媒则特指资金绕开商业银行进行交易的行为。本文想要研究的是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中提到的金融脱媒是指其狭义概念。目前主流的学术观点认为金融脱媒现象最先在美国发
学位
本文尝试着建立以提高选股能力为核心的配对交易策略,研究股票市场数据可以发现,由于市场存在交易摩擦,股票之间的价格存在着一定的领先滞后效应,传统的配对交易选股策略并没有把这种效应考虑在内,本文则尝试着通过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把领先滞后效应考虑在内,希望以此来选择相关性比较好的股票,并且希望能够在配对交易中获得比较好的回报率。本文在主要完成了以下三部分工作:第一,验证我国的金融市场上是否存在领先滞后效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