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21世纪世界城市化的主导趋势。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学的原点——分工切入,用赋予空间内涵的劳动空间分工理论来探究大都市区空间组织所隐藏的秩序。从而推动以大都市区为研究对象的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大都市区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分上下两篇,共七章。上篇由前三章构成,主要从经济学的“分工”讨论中挖掘出空间的意义,在经济学平台上搭建起新的劳动空间分工的理论框架。下篇由后四章构成,利用劳动空间分工理论研究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并以此研究上海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验证理论的正误。 第一章 绪论。首先阐述了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强调劳动空间分工作为一种中观层次的理论分析工具可有效衔接微观的城市经济学和宏观的政治经济学,能够更好地解析大都市区空间组织。进而对国内外关于劳动空间分工理论做了系统的文献综述工作,将西方劳动空间分工理论归纳为国际和国内两条轨迹和区域不平衡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四个发展取向。提出劳动空间分工理论是区位论响应人文地理学范式转型的产物,并指出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及重新架构理论框架的迫切性。最后建构了本研究框架和方法。 第二章 劳动分工的理论谱系沿革。围绕着分工这一核心,将斯密开端的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等流派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加以思考,讨论分工理论的沿革。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的评述,勾勒出清晰的分工理论的演变轨迹。 第三章 劳动空间分工:经济学到人文地理学的跨越。在上一章分工讨论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和表述分工概念,提出分工是专业化和交易矛盾统一的观点。从而建立起关于分工经济的基本框架。然后将视角转移到对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的对立统一的关注上。通过对分工发育过程的历史流变的观察,发现分工始终是在不断平衡专业化和交易两者的矛盾中螺旋式演进。这不仅验证了前面的理论判断,而且从中挖掘出“空间”的意义,即随着分工的细化,空间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由此从分工过渡到劳动空间分工,根据劳动过程的空间分离与否,将劳动空间分工划分为部门空间分工和产品内空间分工两个发展阶段。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为追逐最大化分工经济的好处,不同的劳动过程在全球尺度中不断进行空间集聚和扩散,从而产生各种劳动空间分工现象。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内生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存在,空间逐渐成为一种生产资料。因此,劳动空间分工就是分工演进的产物,体现了分工发育的较高阶段。本章的最后,将劳动过程和空间因素整合,
其他文献
目的:小肠黏膜下层(SIS)能修复和重建多种组织和器官,同样匀浆可注射形式的SIS也具有修复和重建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并且在动物模型中已成功地构建和修复了膀胱平滑肌和断裂的
现代建筑对于建筑的功能性要求相对较高,而对于建筑使用的安全性能要求更高。其中,消防安全是建筑安全性能的关键点。文章针对现在我国建筑给排水消防经验以及行业发展现状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铁建设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暗挖法施工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地铁建设中。暗挖结构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极小,但是施工风险却很大,这就对施工提出了更高
火电厂自动化是火电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是大型火电机组取得良好安全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其中,输煤系统是火电厂自动化中不容或缺的重要部分,燃煤的合理输送保证了火电厂
随着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是5G网络对高性能的严格要求,设备容量和区域覆盖已成为关键问题,它需要服务提供商建设更多基站;然而,新基站耗资巨大,而且需要网络规划。在现有的移动
前言 冠心病的患者通过冠脉搭桥手术可以缓解术前的冠脉的狭窄,但是几乎所有的移植静脉在移植后的四到六周内内膜都会增厚,使管腔狭窄。尽管其很少会导致管腔阻塞,然而这种变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其作用与意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主要表现为朗读时间不充分、朗读面窄、教师评价单一等问题。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小学语
目的1、建立一种简易、重复性好、手术成功率高的大鼠胰肾联合移植模型,以用于胰肾联合移植(SPK)相关基础研究。2、观察SPK 对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1、
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和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过程中,技术严格受到社会各种条件的制约。因为任何技术都具有目的性,而目的性的实现又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