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迅速发展,人员短缺和航班延误现象逐渐增多,民航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飞行人员的疲劳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疲劳会导致飞行员能力下降,产生误判,出现飞行错觉,甚至引发严重飞行事故,威胁飞行安全,防止飞行员疲劳驾驶已成为局方和航空公司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大量研读和分析国内外已有的飞行员疲劳风险管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一方面着手开展疲劳风险管理规章的理论对比研究,特别是对中美英欧的相关规章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规章在立法进程及内容上的共性和差异性,为加强和改进我国当前疲劳管理规章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引用“飞行执勤期”的概念、建立基于疲劳致因的独立规章、开展相关科研以制定出符合我国运行情况和飞行员身体特征的规章、以及开展疲劳风险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本文对疲劳风险管理体系结构内容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研究飞行员疲劳风险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使用飞行人员疲劳预测系统对飞行员排班进行优化,建立飞行疲劳动态风险指数,对不同飞行阶段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测评定并提出缓解措施;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基础上增加飞行员个人信息和飞行任务信息的相关项目,用以了解飞行员个人特性及工作负荷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使用体动仪实时追踪飞行员每次睡眠的睡眠时长、进入睡眠所需时间、中断次数和睡眠质量分;使用认知绩效测试实时的了解飞行员的疲劳状况;使用疲劳报告对运行中出现的疲劳风险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通过这几项关键技术的应用演示,验证了其技术的可行性。文中研究的飞行员疲劳风险管理体系及相关关键技术,为我国航空运行单位建立飞行员疲劳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