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市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ab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股票市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实现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已成为我国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转换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目前的主要任务。在这一关键时期,我国的实体经济更需要股票市场为其发展提供助力。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熟的股票市场相比,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之国内整个金融环境的限制,目前来看,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市场整体稳定性的表现较差。  股票市场稳定性的缺乏,一方面会导致市场风险的加大,使得投资者的合理收益得不到有效地保证;另一方面会大大限制股市自身功能的发挥,使其因无法正常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而不能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强化市场的稳定性对于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这一现实出发,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实证测度和特征分析以及对影响其稳定性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可为当前股市创新改革、提升整体稳定性提供一些参照。  首先,本文借鉴管理学和统计学相关理论,在明确界定股市稳定性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测度股市稳定性的方法。按照该方法,本文利用2005年至2015年沪深300股指数据对我国股市稳定性的表现进行了实证测度,发现近十年我国股市整体表现比较不稳定,特别是在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以及2015年整年这两个时间段的稳定性表现非常的差。该测度结果符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  然后,本文从探讨股票市场价格的表现出发,找出了影响我国股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它们分别为宏观经济因素、市场因素以及政府因素,并对各因素对股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梳理。  最后,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事件分析法对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各因素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各类因素确实对我国股市稳定性具有显著地影响,它们的变动会引起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从而造成对股市整体稳定性的冲击。宏观经济因素中,对我国股市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通货膨胀水平以及汇率水平,研究显示它们与股市收益率正相关,影响速度也很快;市场内部因素主要是投资者行为,而投资者行为又决定于投资者情绪,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投资者情绪的代理指标CSI,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它与股市收益率的关系,发现投资者情绪的涨落会通过引起股市收益率的同方向波动而对股市整体稳定性造成强烈冲击;政策因素中主要研究了证监会政策公告以及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消息这些事件的发生对我国股市稳定性的具体影响,发现两类事件的发生确实会不同程度的对股市稳定性造成显著冲击,其中证监会政策公告由于直接作用于股票市场,因而能够及时快速的影响股市的稳定性,而央行的政策作用于股市需要一个中间过程,因此对股市稳定性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的特征。  总的来看,本文主要有两点创新:第一,明确了股票市场稳定性的概念,并给出了对其进行测度的方法;第二,利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实证研究了各因素对我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只具体研究了各类因素分别对股市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没能将各类因素综合在一起研究它们对股市稳定性影响的总效应。当然,这点不足可以成为以后继续深入研究股市稳定性的一个方向。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