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作品的重译——以《名利场》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g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译或重译,指的是对原作的重新翻译,再次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经典作品的复译现象极为普遍,这不仅表现在复译作品数量上的增加,还表现在文学界和翻译界关注并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越来越多。 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翻译界涌入了很多新的翻译理论,如接受理论,阐释学理论,解构主义等,它们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翻译不再被视为以文本为中心,译者为媒介,读者为被动接收者的单向过程,而是更注重研究译者与文本,译者与译文读者的不断对话过程。新的翻译理论的出现,使很多译者开始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对经典作品进行重译,因而就能自觉行使其作为翻译主体的功能。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开放性和模糊性,这就使得读者和译者对其解读永远不可能穷尽。于是,一方面文学作品的开放性和模糊性为译者施展其才华搭建了舞台,使译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从而在译文中展示自己的翻译个性。另外,不同的读者群在不同的时期对文学作品的期望视野是不一样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读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在提高,时间久远的旧译本已经不再适应当代读者的需求,因此市场需要新的译本来满足读者不断更新的期待视野。由此各大出版机构和图书市场也开始为占领市场而出版文学作品的新译本,以上这些因素都说明了复译产生的必然性。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以《名利场》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探讨了复译的必要性和进步性。杨必的译作《名利场》,堪称是译本经典译作。她的译文表达灵活,不局限于原文句式,大胆调整,行文流畅。原作中的人物喜怒哀乐,原作者的褒贬扬抑,无不再显笔端。但语言略显陈旧,不符合现代读者的需求。 彭长江时隔几十年后重译《名利场》,在行文上,在切合原书风格的基础之上,做出了许多创新的尝试。创新是多方面的,阐释有新的手段,理解有新的角度,语言就有符合时代气息的新意,风格上有贴近原著风韵的新体现。 本文从三个层面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一方面希望能从中找出重译的优点及必要性和进步性所在。通过创新翻译,使名著再焕发新的生命力,重译本赢得更多的读者,使之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另一方面,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重译中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更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理论探讨中的焦点问题,推动比较文学、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的发展。以增加译者的责任心,提高翻译质量。使翻译界能真正有所作为,拿出更多复译精品。
其他文献
玉米杂交种是农业丰产的关键。而杂交种产量的高低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种单位的推广及经济效益。对影响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提高玉米制种的
为了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衔接错误,笔者采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对中山大学翻译学院英语专业的三十名大一学生的一篇习作为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运用五种衔
学位
期刊
本文以沧州市为例,分析其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调研产业人才现状和未来人才需求情况,以及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状况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现状、特点,分析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
自Halliday和Hasan提出语篇衔接理论以来,不少学者随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继而对语篇衔接手段提出了新的划分方式,如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等。从广义上讲,衔接既包括通过运用连
风格再现是文学翻译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之一,翻译中再现原文风格是译者的重要任务。达到风格等值才能真正忠实传达原文的意思,做出理想的翻译。如何再现原作风格以达到风格等
《诉讼笔录》,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成名作,当年获得勒诺多奖。小说主人公亚当波洛,和其他小说中的传统人物不同。表面上,他像原始人一样生活:他整天游荡,生活极其
当前,农民进城务工后,承包土地往往采取流转形式交由他人管理,通过流转增加收入.随着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承包土地的散户农民面对大规模农业生产往往力不从心,一些农业公司瞄
期刊
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对于农民、农场主、农机专业户及农机作业组织,因购置或者更新必备农机设备而给予的补助.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机购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