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甲硅油是由二甲硅油与胶态二氧化硅组成的复合物。尽管西甲硅油和二甲硅油都可作为消泡剂,但西甲硅油的消泡能力明显强于二甲硅油。西甲硅油的作用是降低消化道中存在于食物和粘液内气泡的表面张力,使泡沫内的气体得以排除,从而缓解胀气,是纯粹的物理学作用。目前国内上市的西甲硅油乳剂(商品名:柏西)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治疗因气体在腹部聚集而引起的胃肠道不适;二是用作如腹胀和术后腹部影像学检查的辅助用药(例如X线,超声胃镜)。作为大分子物质,西甲硅油为药理学和生理学惰性物质,口服后不被肠道吸收,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表明西甲硅油没有毒性。二甲硅油是完全甲基化的线性硅氧烷聚合物,即二甲硅油是由一系列甲基化的硅氧烷同系物组成的。胶态二氧化硅是一种高纯度、化学惰性、无味、白色、自由流动的粉末状颗粒,与普通二氧化硅相比有比表面积大、粒度小的特点。当二甲硅油和胶态二氧化硅趋向于形成复合物的时候,两种物质之间形成了两层界面结构,吸附层和约束层,吸附层主要由胶态二氧化硅和二甲硅油链的直接吸附作用形成,约束层主要由被吸附的二甲硅油链与游离的二甲硅油链通过相互缠绕形成。USP和EP均收载有西甲硅油原料药,但2015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西甲硅油原料药,且国内尚没有企业获批生产西甲硅油。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了二甲硅油和胶态二氧化硅的检查方法。为保证对西甲硅油的质量特性和合成工艺认识全面,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原研药质量剖析。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西甲硅油原研药,明确原研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查结果。为充分认识原研药的内在质量特征,测得原研药的累积粒度分布数达到10%、50%、90%所对应的粒径分别为2.36±0.27μm、7.05± 1.79μm、25.22±6.89μm,粘度579.2±3.3cP。通过调研,进一步对原研药的起始物料二甲硅油进行质量剖析,明确二甲硅油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查结果,为充分认识起始物料二甲硅油的内在质量特性,对二甲硅油进行分子量测定,建立了一种分子量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通过测定原研药的起始物料二甲硅油,得到起始物料的峰值分子量(Mp)为23318±158、重均分子量(Mw)为35896±1460,为二甲硅油的品种选择奠定了分子量分析的基础。第二部分西甲硅油和二甲硅油的有关物质研究。为明确西甲硅油和二甲硅油中有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特别是为了控制毒性低聚物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西甲硅油和二甲硅油中的低聚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方法学验证,证明建立的分析方法良好。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内标法进行定量计算,由原研药和原研药起始物料二甲硅油的测定结果,制定出相应的低聚物含量标准:二甲硅油和西甲硅油中单个低聚物含量不超过0.02%,低聚物总含量不超过0.1%。因为二甲硅油和胶态二氧化硅合成西甲硅油相当于一步反应,通过有效控制二甲硅油的质量,能够更加明确制备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有利于制备出质量更高、安全性更好的产品。第三部分西甲硅油的合成工艺研究。首先对合成西甲硅油的工艺路线进行初步探究和尝试,找出不同搅拌、加热、研磨等方法对西甲硅油产品内在质量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确定工艺路线为通过加热搅拌的方式将起始物料初步混合,而后对初步混合物进行研磨得到西甲硅油产品;最后对工艺路线中涉及的所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考察得到最优的西甲硅油合成工艺:将二甲硅油和胶态二氧化硅的投料比设为96:4,在150~160℃条件下加热搅拌2.5小时,而后将混合样品研磨35分钟得到西甲硅油原料药。第四部分西甲硅油及其起始物料的质量检查。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建立二甲硅油和胶态二氧化硅的内控质量标准,二甲硅油增添低聚物检查项,胶态二氧化硅和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检查项目相同。西甲硅油的内控质量标准参考USP和EP的西甲硅油检查标准,将两个药典所有检查项都包括在内,并增添西甲硅油低聚物检查项。根据内控质量标准,首先对两种筛选出的起始物料进行质量检查,结果表明起始物料质量符合内控质量标准。按照最优工艺合成三批西甲硅油产品,并对自制西甲硅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结果表明,自制西甲硅油产品不仅符合内控质量标准要求,其内在质量特性也不差于原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