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临床特征变化及发病年轻化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痛风的患病率正在增加,但缺乏对痛风临床特征的大样本研究。本研究旨在阐明近10年来痛风临床特征的变化,探讨早发型痛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8年8月首次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门诊就诊的痛风患者,将2008-2012年的患者定义为前期组,将2013-2018年的患者定义为后期组。比较分析前期组和后期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合并症、生化指标等临床特征。结合分析结果,将痛风发作≤30岁定义为早发型痛风,>30岁定义为晚发型痛风,并据此将所有纳入的痛风患者分为早发组和晚发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和痛风早发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的同质性分析,然后通过t检验对满足这些条件的变量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计算相对风险(OR)和95%置信区间(CI)。统计结果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比较2013年前后痛风临床特征,后期组的痛风平均发病年龄减小,早发型痛风的比例更高,病程明显缩短,合并痛风石患者比例明显降低。肥胖患者较多,后期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2.比较早发型和晚发型痛风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早发组中女性患者、有定期运动和饮酒习惯的患者比例较低,而有吸烟和饮用果糖软饮料习惯的患者显著较高。家族病史阳性的患者百分比明显更高。肥胖在早发组中更为普遍,但高血压、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和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比例均比晚发组降低。早发组的血尿酸盐水平较高,而血糖、胆固醇、尿素氮、血清肌酐、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显著降低。3.比较早发型和晚发型痛风患者的首次痛风发作部位,早发痛风患者中痛风累及第一跖趾关节(MTP1)的比例低于晚发痛风患者,在更多的早发型痛风患者中,踝关节是第一受累部位。早发型患者中痛风在其他关节的发作率较高,而在上肢关节的发作率较低。4.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家族史,吸烟,肥胖和高尿酸血症与早发型的痛风有关,阳性痛风家族史是早发型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确定的危险因素中OR最高,表明在年轻的痛风患者中有很强的遗传作用。相比之下,高尿酸血症在晚发型组中痛风发作的OR最高。结论:1.在过去的十年里,痛风的临床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证明了这些变化与痛风的年轻化趋势有关。3.与晚发型痛风相比,早发型痛风有自己独特的临床特征,在临床中应有效区分。4.揭示痛风的临床特征将有助于诊断和预防痛风,并有利于进一步控制年轻人口中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
其他文献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进行性的骨骼疾病,研究认为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成熟分化导致的骨吸收过度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因此OC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靶细胞。经典药对丹参-葛根(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Radix Puerariae,DG)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在骨骼疾病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DG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网络药理
目的:18F-FDG PET/CT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进一步探索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总和(sum of the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sum)及病理Ki67表达在N
目的:一种新型姜黄素衍生物1g在体内外均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旨在探讨1g在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特别是由活性氧引起的线粒体凋亡和内质网应激。方法:1.细胞活性、凋亡、周期、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表达的mRNAs。采用CCK-8法观察1g对四种结肠癌细胞系HCT116、HT29、SW480和LOVO的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1g
研究目的:探讨外周动脉斑块(颈动脉分叉处斑块、股动脉斑块)声像学特征与Gensini积分、Leaman积分相关性,并分析外周斑块对严重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预测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疑诊CHD的437例患者,完善空腹常规化验,颈、股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
目的:探讨血清中尿酸和胱抑素C的水平与冠脉病变之间的联系,分析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从而为冠心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12月因“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症状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善空腹常规化验。后排除禁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根据造影结果,计算冠SYNTAX评分。排除冠心病治疗后或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
目的:探讨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对于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3-1月至2019-12月收治的206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并发自身免疫病分为合并AIDs组与不合并组(其中合并AIDs组57
目的:过度应激可诱导多种精神疾病。随着校园暴力,不良的人际关系以及离婚率增加等原因,心理应激普遍存在。由于遗传变异性,不同个体对应激的反应不同。有些个体容易受到应激的影响而患精神疾病,表现为对应激的易感性。有些个体能够积极面对应激源,表现为对应激的耐受性。然而,介导心理应激易感性与耐受性的分子机制仍未明确。伏隔核能够通过与边缘,认知和运动回路相互作用参与应激反应。研究心理应激状态下伏隔核转录组与m
目的:(1)选用高脂肥胖和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代谢综合征两种小鼠模型,重点从“肠漏”角度评价胡椒碱对整体炎症、肠道屏障完整性和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控作用,探究胡椒碱延缓肥胖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潜在机制。(2)以雄性Npc1+/-小鼠(C57BL/6C-Npc1)为模型,明确Npc1基因突变合并60%高脂饮食对糖脂代谢、葡萄糖耐受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重点探究Npc
目的1探究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2建立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客观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工具。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究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基于第一部分结果建立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第一部分: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选取青岛市三所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移植手术(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为指导肝移植术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