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bin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是1985年时,在美国给予通过,也是最先让人们了解可持续发展具体含义的法规。从那之后,各国就开始着手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于可持续农业来说,影响其生产的主要因素就是环境与资源问题,时下很多发达国家都在这些问题上受到限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对可持续农业问题上是十分重视的。但我国普遍存在着农业工作者文化水平低下,劳动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这就要求中国必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我国世纪议程上对此也有所体现。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上有很多层次问题,在分类上会分成世界范围、国家范围以及地区范围的发展,不管怎样分类,最后结果都归集于区域问题。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就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当指标体系建成之后,这个现象就更为突出,使得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走入实践。淮河流域安徽段地区包含了省内八个地市,这些区域里人数比较众多,大多只依靠农作而生存,并且农业产业构成单一,农业发展受到人口、资源等很多原因的共同制约。如果要走出这种现状,就一定要走上可持续发展模式,且需要制定相应指标体系进行评判。本文主要就安徽淮河流域八个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并且在最终结果上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大部分是由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水平共同制约着。本文在过去一些研究者研究的基础上,就阻碍安徽八个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再加上通过资料整理得到的量化数据,就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制定,包括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这5个子系统和23项指标。从各个角度对淮河流域安徽段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一个判定与估计,同时对比这八个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制定一个比较可行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计划与方向。在给出评判结果之前,首先要用到2003年到2013年这十一年的农业发展数据,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使用一些分析方法,比如主成分、聚类、综合分析等评价方法,用指标综合评级法算出农业系统和各子系统的得分,对该区域做一个总的评价。同样,使用2013年数据为该流域各市情况进行分别得分计算,并为各市的情况进行排序。再次,总结淮河流域安徽段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情况,最后得到结果显示此区域可持续发展处于良好等级,但是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上还是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所以要对此加以重视。对以上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处理,本文最后就人口、资源、环境、政策体制等方面给出一些可行性办法与建议。
其他文献
研究核电水泥复合疏水化合孔栓物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缝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核电水泥复合疏水化合孔栓物具有很强的抗裂缝性能、抗收缩性能、抗渗性能和抗氯离子渗
离心泵的瞬态水力特性对于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因此掌握其在过渡过程中的水力性能对于优化水力设计、提升可靠性具有重要价值。为探索低比转速带分流叶片的复合叶轮
麦汁澄清度在酿造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不清亮的麦汁对发酵、成品酒质量都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凝固物大量存在使酒液浑浊、难以澄清,造成过滤困难;啤酒醇厚性减弱,酯类物质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然而,信息成本、交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英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明显加大了阅读量,但是课时却在压缩,那么,作为高中英语教师,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研究旨在调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笔者在沈阳市三所入学成绩不同的高中里,随机选取600名学生及15位教师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外市场萎缩,国内过度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弊端显现,内需的扩大成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新疆地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有着典型的资源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在享受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实惠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农产品价格高,农产品供应紧张,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郊
耕地生产力评价有助于掌握研究区耕地资源情况和生产力现状,为农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国内外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耕地生产力评价方法,并在很多地区得到应用。研究地区和尺
本论文是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与社旗县金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产研结合成果之一。在此过程中,该基地开发创新了诸多技术成果,并试图在合作社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有所突
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2013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