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医疗体制改革也必须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医疗改革方法的探讨和尝试阶段,改革能否令公众满意,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历经几十年的曲折道路,有成绩,也有教训。当前,关于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不少仍与医疗卫生事业基本规律和发展要求存在矛盾,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商业化、市场化倾向依然十分严重,“抓大放小”难以保证“可及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同样存在明显的缺陷,医药体制改革问题、医疗救助制度建设问题领域的一些改革思路与做法也需要进一步商榷。因此,进一步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论述中,首先分析了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内涵,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第三部门理论,并概括了在我国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取得的成效,并透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为题,包括“看病贵”未得到解决、“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保障体系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秩序混乱、政府职能不清等等,同时,阐述了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再次,详细介绍了美国、德国、英国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经验及特点,分析了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启示:医疗卫生体制应与国情相适应、建立复合型的医疗卫生体制、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医药分开核算与分别管理的政策。最后,针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建立合理的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