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RING和BRCT两个功能区位点突变的乳腺癌细胞系(HCC1937)对不同类型DNA损伤剂毒性损伤的敏感性,目的在于探讨BRCA1的RING和BRCT两个功能区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方法:选择BRCA1的RING功能区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突变位点C64G以及BRCT功能区与肿瘤形成相关的突变位点P1749R进行探究,通过BRCA1缺欠的HCC1937细胞系,建立稳定表达C64G位点突变(C64G)及P1749R位点突变(P1749R)、野生型BRCAl(wtBRCAl)、空载体空白对照(vector)四种细胞系。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四种细胞系的BRCA1蛋白表达。对四组细胞系分别行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一次性分别给予2、4及6Gy剂量的X射线)、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分别与0.2、1及5μg/ml剂量的.MMC孵育1h)以及紫外线(Ultraviolet,UV,分别给予2、4及6J/m2剂量的UV)处理,每种处理均设置未处理对照组。通过3H-TdR掺入试验、MTT实验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研究细胞3H-TdR掺入率和细胞存活的变化,用以比较BRCA1两个功能区位点突变对细胞应答DNA损伤剂反应的影响。结果:首先通过HCC1937细胞系成功建立表达C64G、P1749R、wtBRCAl以及vector的四种细胞系,通过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显示C64G、P1749R以及wtBRCAl的表达量基本一致,说明本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3H-TdR掺入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发现四种细胞分别在不同剂量IR、MMC以及UV处理后,3H-TdR的掺入率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且四种细胞系3H-TdR的掺入率与暴露剂量呈负相关。MTT以及细胞克隆形成两个实验的研究结果还提示,与表达wtBRCA1细胞比较,表达C64G、P1749R以及vector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表达C64G与P1749R细胞的细胞存活率与vector细胞的变化基本一致。进一步对表达C64G与P1749R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及细胞存活的比较,还发现C64G细胞对IR、MMC及其UV损伤反应的敏感性高于P1749R细胞,且两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BRCA1的RING和BRCT功能区的位点突变均可导致细胞对IR、MMC以及UV所致的DNA损伤敏感性增高,且损伤程度具有剂量依赖性。(2)BRCA1的C64G位点突变的细胞比P1749R位点突变的细胞应答各种DNA损伤时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