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营养成分和色泽与食用品质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_lf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营养成分和色泽对食用品质的影响,以种植于河北省张家口张北县喜顺沟藜麦试验基地的藜麦为原料,分析了藜麦营养成分含量、蛋白二硫键、水分状况及微观结构对糊化、质构和感官评价等食用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颜色藜麦蒸熟前后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对藜麦营养价值的有效利用、藜麦食品加工及食用品质新品种选育等具有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和质构仪测定了10份藜麦种质的粉糊化特性和饭质构特性,并对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粉糊化特性、饭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与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内聚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直链淀粉含量与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内聚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直链淀粉含量与感官评价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峰值黏度和谷值黏度具有显著负相关性,清蛋白含量与峰值黏度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和内聚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球蛋白含量与弹性具有显著相关性,谷蛋白含量与胶着性、弹性和内聚性具有显著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感官评价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脂肪含量与回复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从这些结果可以推论,淀粉是影响藜麦粉糊化特性的重要成分,蛋白质是影响藜麦饭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的重要成分,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是藜麦食品加工及食用品质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以8份藜麦种质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对膨胀势、溶解度、直链淀粉溶出率、糊化和质构特性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DTT处理还原破坏蛋白二硫键后,藜麦粉的膨胀势和溶解度增加,直链淀粉溶出率减少,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降低,回升值黏度增加;藜麦饭的咀嚼性、弹性和黏性增加,硬度、回复性和内聚性降低;DTT处理后的藜麦粉表面平整光滑,没有完整淀粉颗粒;藜麦饭表面孔隙变大,空隙变小,蛋白质网状结构明显改变。从这些结果可以推论,通过二硫键连接的藜麦蛋白质网络结构对藜麦食品制作过程中的溶胀、糊化和质构特性等食用品质有重要作用。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8份藜麦种质蒸制后的水分状况、结晶结构,微观形貌以及淀粉和蛋白质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藜麦种质的藜麦饭粒水分横向弛豫时间差异显著,但水分分布状态无显著差异;藜麦饭粒中的淀粉糊化后与脂类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V型结晶结构,从而影响质构特性;藜麦饭粒的淀粉颗粒之间的间隙,被蒸制渗出的物质和充分糊化的淀粉填充;藜麦饭粒的胚乳细胞壁呈“蜂窝”状,淀粉和蛋白质有聚集结合,二者的结合体在饭粒中的分布不同藜麦种质间有差异。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GC-IMS)对不同颜色的11个藜麦种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从检测到的120个峰鉴定出61种挥发性化合物;白藜麦在蒸熟前后均释放出有草香味的正己醇,亚麻色藜麦样品在蒸熟后会独特地释放出有甜味和焦糖味的癸醛、5-甲基糠醛和2-糠醛,蒸熟的黑藜麦可释放出更多有果味的己酸甲酯和苯乙醛;HS-GC-I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清楚区分藜麦蒸熟前后及不同颜色藜麦的挥发性化合物。
其他文献
加强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阶段,党都极为重视作风建设,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是核心、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坚持思想教育是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是根本等一整套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回顾党的作风建设发展历程,总结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意义深远。解决当前作风建设难题,应不断从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必须坚定不移地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坚持思想
期刊
共享经济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兴经济形态,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率,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快速转型,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目标高度契合。然而,当前乡村在现有管理体制、发展资金投入、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限制下发展共享经济的现实条件不足。为深入推动乡村共享经济发展,要从健全乡村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乡村金融体系、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着手,创造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的良好环境,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高
期刊
目的 评估MeyerdingⅡ~Ⅴ度腰椎滑脱症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中期临床疗效,以及原位融合与复位融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9手术治疗的139例MeyerdingⅡ~Ⅴ度腰椎滑脱症,42例接受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治疗(微创手术组);97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开放手术组),其中63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34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微创手术组18例
期刊
目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中医学的入门课程和主干课程,肩负着教授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使命,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作为基本的教学媒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质量高低对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统编《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更新到第10版,对历版统编《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流变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重新梳理60年来《中医
学位
期刊
<正>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源公司)高度重视合规管理工作,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强化协同、业规融合,经过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三化三全"(系统化、精准化、常态化,全面覆盖、全程合规、全员守法)合规管理体系,促进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提升合规管理水平,为公司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会议
2021年9月在贵州省都匀市甲登村一池塘内发现一种仙女虾,采用PCR扩增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该仙女虾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都匀仙女虾COI、16S rRNA基因序列与鹄沼枝额虫(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相似度分别为98.71%、98.96%。结合GenBank中无背甲目部分科物种的同源序列,开展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基于COI、16S rRNA基因遗传距离显示,
期刊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临床异质性强、发病机制复杂的自身免疫病。遗传易感和环境因素与SLE发病密切相关[1]。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是一种肾小球肾炎,也被认为是SLE中最严重的器官表现之一。大多数SLE患者在确诊5年内发生LN,约10% 的LN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期刊
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中国最常见的继发性免疫性肾小球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一种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肾损伤和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以肾脏为主要受累器官,常常伴有其他脏器的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LN主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避免进展为慢性肾脏病。人们不仅关注LN的药
期刊
目的 观察益气通络消痹方联合外洗方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并口服甲钴胺片,每次1片,每日3次。联合组加用益气通络消痹方,每日1剂,早晚分服;联合外洗方治疗,取药汁放入足浴桶浸泡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
期刊